重生流小说【chongshengliu.com】第一时间更新《狼烟》最新章节。
回到龙腾客栈,杨曦发现镖师们正在绑车挂马。邢镖头迎面走了过来,道:“少主,收拾一下,咱们该出发了”
“这么快就从季府回来了?”杨曦问道。
“是,只是送封书信过去,用不了多少功夫的”
“可见得季安、季虎两位将军?”
“见了,我去的时候正赶上他们操练兵马,所以没做过多停留,送了信就回来了”
“哦”,杨曦点头应道:“咱们什么时候走?”
“吃过午饭就走”
“好,我这就去收拾一下”,说罢,杨曦躬身行了一礼,朝自己的客房走去。
安君县再往南走就是惠县了,两县以潞水为界。说起潞水,那是大燕境内最大的一条河,西起百图穆托姆勒雪山,过大燕安君、铜陵、祈君,经东陵国入海。大燕北境这三县的边界都是依潞水而划的,如能从上空俯瞰,会很清晰地发现,潞水就像一把银刀一样把这三个地方从大燕版图上划了出去。
早些年间,潞水之上只靠渡船载人,而且运费不菲。只有达官显贵、富贾豪绅搭乘得起,老百姓根本无力承担这种花销,所以没什么大事他们根本不渡河,如若非过河不可,也是冒着生命危险摸着河中的暗锁走。车辆、马匹、货物等沉重物品过河极为不便,所以过河行商的寥寥无几,寻常买卖利润还不抵运费,谁也不会做这亏本的买卖。
那个年月,因为横贯着的潞水,北境三县跟胡人打的交道比燕人都多,以粮换马、以布换皮这样的事很平常,很频繁。慢慢地,边境的燕、胡百姓自发地形成了集市,其中以铜陵县的虎子集最大,人也最多。同样被潞水所隔的百图和东陵北境的百姓也都闻讯而来,大车小辆,肩背手提的,到集市上或换些钱,或换些自己喜欢的吃的用的。边境的百姓带着自家的特产,换着别家的特产。日子长了,他们卖的也不仅仅是布粮皮毛、锅碗瓢盆这些吃穿必需的东西了,大燕的佳酿、北胡的弯角玲、百图的蛇胆丹、东陵的蟹子酱,有人变起了戏法,有人练耍着杂技,还有人做着鬼脸逗大家笑,他们都能挣到钱,不说大富大贵,起码能养家糊口、吃穿不愁。
后来虎子集名头越来越响,买卖日渐增多,商品愈发云集,人流日呈鼎沸,好一片红火升腾景象,其繁华程度虽说比不了深处大燕腹地的灵州,但跟大燕其他州县比起来,可是强上好一截儿。
可惜的是,边境的繁华并没有持续多久。虽然大燕的北境、北胡的南境以及百图、东陵相当一部分的百姓都希望这里会越来越好,但民心还是抵不过一些大人物的想法,他们有他们站得很高的角度,他们有他们看得很远的眼光,有些利益该舍,有些权力该争,就比如那位高高在上的燕皇,他的每一个想法,别说北境,就是天下,如果他愿意,也搅得动。
燕皇初继位那几年,可谓意气风发、宏图壮志。划疆定土、修刑改律、升迁贬黜、清风教民,兴商固农、架桥铺路、冶铁开矿、治水抗旱,每一件事他都雷厉风行,大刀阔斧,皇上似乎永远不知疲累,永远无所畏惧,因为他那年轻的心跳得火热,他不知道什么叫做小火慢炖,他只是知道翻锅爆炒,他想让这个国家在他的治理下尽快变得越来越稳定,越来越昌盛。就像一盘棋,所有的车马炮、象士卒都要按着他的划定循规蹈矩地走,且要走得高效,走得迅捷,一步都不能错,顺从他的会活得很好,违背他的会死得很惨。这就是他的治国之道,也是他死死维护的底线,他希望整个国家紧紧相依,依偎在唯一的、至高无上的皇的身边,像一个大家庭,而他,自然是不容挑战的家长。
潞水,又一次出现在他的眼前,每当他憧憬心中最美好的画面的时候,这条把北境三县从自己的版图上分割出去的长河,总会不期而至地搅乱了自己的美梦,就像日升月落一样,从不爽约。好吧,这根眼中钉、肉中刺,到了该拔下去的时候了。来,吹起战争的号角,大燕的百姓们,是时候向最后的一个劲敌发起冲锋了。
为加强北境三县统治,燕皇在潞水搞了个很大的水利工程。首先由工部在安君、铜陵、祈君三地南临潞水界各选了一个合适的地点,准备起土建桥。
在南境的黑荒山上,开山取石。那是大燕石材最好的地方,只为御供,寻常工程根本没资格使用。即使这样,还是要在山上精挑细选,选出了黑荒山中的上等石料数块,最后打磨成三十根三人合抱、长六丈的石柱,长三丈、宽三尺、厚三尺的石板若干。
在朝州,大燕主要的铁矿聚集地,也是全国制铁最发达的地方。工部想要九条粗两尺、长三十丈的铁链,还有粗一尺,长三十丈的铁链十二根,这项任务由兵部下属国字号兵器锻炼司承接,全朝州最有名的炼铁厂铺五十家合制。由于每家实力不等,被要求锻炼的铁环数也不一样,有做八十的,有做一百的,有的能力弱的只能做粗一尺的,有的炼铁能力强的就专门做粗两尺的,总之是时间紧、任务重,只能加班加点地做。
当时的那段时间,各大炼铁厂铺都很少接外面的生意,一心赶制朝廷下达的任务,虽说都不太情愿,但也无可奈何,朝廷也给工钱,但跟自己接的活比起来,还是差了不少。
所谓几家欢喜几家愁,没被选上的那些厂铺的生意骤然红火了起来,接的活多了,赚的钱就多了。接着便是扩地招人,铺面也变得大了,还有一点平常人注意不到的地方,就是他们的炼铁技术也随着有了很明显的提升。
铁环赶制出来以后,做好了防锈的措施,然后由马车拉往潞水。那时从朝州到潞水的沿途百姓会经常看到拉着铁环的马车三三两两地往北走,持续了很长时间。直到最后一辆马车也走完了,北境最南端潞水界,开始忙活起来了。
在安君、铜陵,祈君,征劳力九百,均匀分布到这三个点上挖土造基。他们挖出了一个深五丈、长十五丈、宽十五丈的大坑,然后夯土、立柱。然后把运来的铁环串成链,一端固定到石柱上,另一端用粗棕绳系好,用从东陵借来的工程船拉过河,用绞力机拉紧,再固定到河对岸的石柱上。
一个地方用了三根粗两尺的铁链用来做桥底,四根粗一尺的铁链用来做桥侧的扶手。铁链固定好之后,在桥底的铁链上铺以石板,并用铁索固定,做扶手的四根铁链每隔一尺也都用铁索做了固定。之后,就是相对简单的扫尾工作,桥体修饰、重量测试、清理现场等等。当北境百姓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回到家时,潞水北境三县铁索桥工程算是完满竣工了。
整个工程下来,粗略地计算,耗费人力两万,银子三百万,时间两年。但架桥的意义却不是人力、银子、时间这几个数字所能衡量的,就长远来看,也就是从那些大人物的角度来看,燕皇可以名留史册了,北境三县终于不再像被妈妈抛弃的孩子了,大燕终于成了一个完整的国了。
就不长远来看呢,铁索桥工程对边界的各国百姓又会有什么影响呢?可以说影响巨大,而且来得要比想象中的快。工程完工不下数月,北境三县的百姓便日渐疏远了北胡人,开始和自己人做生意了,因为他们发现还是南边的东西要上乘些,要精致些,而且现在有桥可走,贩运成本大大降低,双边需求也比边境各方旺盛,那为什么放着大钱不挣,非要再回边境去挣小钱呢?随着有这样想法的百姓越来越多,虎子集便开始逐渐没落了,直到凋零殆尽,只有零星的几家商铺因为各种走不了的原因而选择继续坚守,前来买货的绝大多数都是北胡边民,百图人、东陵人见集市没了,都回国去自给自足了。就当是吃了一顿大餐,就当是过了一段快活的日子,但生活,总会回到原本应该有的样子,小国小民,他们习惯了顺势而为。
但北胡南境的百姓怎么办呢,他们本来是可以自给自足的,即使只有牛羊马匹,他们也可以活着,但是现在用惯了燕人的东西,突然换不到了,他们反不能自给自足了。他们还想和燕人做生意,像原来一样,但是燕人通过抬高价钱来表达自己已经不想继续和他们做买卖的意愿,燕人的这种意愿表达得很强烈,胡人根本无法接受,但就像吸惯了毒品突然被断了货,瘾上来了实在难以忍受,怎么办呢,买不到,又不能去抢,想来想去,跟朝廷说吧,让朝廷替我们做主。
北胡朝廷是不理会的,因为官宦贵胄从来都不缺大燕的绫罗绸缎、精玉美器。但并不是全部,上层之中还有一个人把百姓的呼声放在了心上,此时此刻,他太需要朝廷的重视、皇上的信赖,但重臣没有一个替他说话,皇上呢,也不怎么待见他,正当他搜肠刮肚、无计可施之时,民众的需求跟他的野心居然那么恰到好处地撞到了一起,这样千载难逢的机会要是不抓住,会被天诛地灭的!嗯,他越想越兴奋。
契机有了,接下来他所要做的就是细细谋划,怎么为民请命、怎么忠君护主、怎么扬我国威、怎么大权独握。这一步一步一定要衔接得天衣无缝,事怎么办,话怎么说,局势怎样往下发展,一定要按自己的剧本走得顺理成章。推敲,再推敲,每一处细节,朝廷上每一个人会有什么反应,会说出什么话,届时自己应该如何来应对,一定要想得周全,确保天衣无缝,这是一场事关生死成败的豪赌,究竟是翻身为主还是万劫不复,在此一举了。
在他下定决心的那一刻,黑旗军,就像刚刚顶破了蛋壳的幼崽,浑身尚带着粘稠的体液,眼睛都还没睁开,却挺着细小的身躯向外四处探着,极力寻找着可口的食物,它的嘴巴张得出奇的大,以致里面稚嫩的毒牙都清晰可见,一点点白,却让人倍觉冷瘆。这条初生的毒蛇,它饿坏了。
。♂丝♂路♂文♂学♂网*♂.su♂ns♂il♂u.c♂om
天才一秒记住【重生流小说】地址:chongshengliu.com,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