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公的威名,和韩相公的威柄。”
欧阳修意味深沉的笑道:“你们就等着看好戏吧。”
“欧阳公。”
陈恪是一朝被蛇咬三年怕井绳,轻叹一声道:“当初余文帅,也对我说过类似的话。”
“看来这十年里,余武溪想了很多。”
欧阳修有些恍惚道:“其实有时候,虽然遭到厄运,但错的人不一定是我们。”
说完才回过神来,沉声道:“如果我能低下头,早就回去汴梁了。”
“是我以小人之心,度君之腹了。”
陈恪低头道。
“无妨,人之常情。”
欧阳修微笑道:“还有什么问题”
“请问欧阳公。”
陈恪低声道:“我父亲可能在狱中被害么”
“你放心,在那些人没找到那本账册前,是不会杀害你的父亲的。”
欧阳修摇摇头,气尤难平道:“朗朗乾坤、文明之国,竟发生这样的事情,实在是丧心病狂余武溪指着这帮人平叛,真是脑袋灌浆了”
“但愿如此”陈恪的心放下不少。
“不嫌简陋的话,你们先在这里住两天吧。”
欧阳修又望向陈恪几个道:“相信不出几日,就会有结果传回来。”
分割
还有一更,写不完不睡
第九十三章天听
这个时代最大最富庶、最文明最繁华几乎占尽所有美好词汇,且都可以冠之“最”没有之一的伟大城市,汴梁城。此刻正笼罩于暴风骤雨的袭击下。
接连三天的倾盆大雨,灌满了汴梁城的所有河渠:皇宫里高耸的殿宇楼台、朱雀门外的驿馆、酒楼,妓院高悬的绣旗、珠帘,全都在大雨中若隐若现,失去了平日的神气活现,变得垂头丧气。
一道闪电划过天空,天地间亮如白昼,照亮了被水帘所笼罩的大内皇宫,也照亮了韩相公那张苍白的脸。
汴梁皇城、枢密院使签押房中。
自从收到欧阳修寄来的“范文正神道碑文”韩相公便一直保持枯坐的姿势,签押房的属僚大气不敢喘一声,连动都不敢动。
闪电过后,一声炸雷响起,惊得韩相公打了个寒噤,他收回望着屋梁上方的目光,定定神,就着烛光再次去看那封信。
那根本不是什么神道碑文,而是一封触目惊心的检举信,信中,欧阳修将一个惊天贪腐案件,用他那排山倒海的文笔写出来,自有夺人心魄,令山河变色的杀伤力。
说老实话,韩绮还在当枢密副使的时候,早就知道岭南的军方不干净,也曾向朝廷提议过,将南方的厢军裁汰重编,以节省用度,然而数次上书都石沉大海、不了了之了。
不久之后,他也稀里糊涂被赶出枢密院,调往地方当知州去了。后来他才明白,自己的这是断人财路了都说大宋文官的待遇高、赏赐hou,但那指的是高官大僚,官阶越往下,收入便递减,到了七品以下的京官,跟汴京的厨子、裁缝也差不了太多。
更别提人数众多的吏员阶层了,收入只能用微薄来形容,在汴梁这座物价腾贵的大城市里,也就是勉强糊口。
而大宋对官员贪腐的防治,可谓十分得力。官员任官前,需要至少两名官员保举,将来出了贪污问题,保人和直属上级也要受到处罚:而且曾经受过处置的官员,哪怕没有被逐出官场,以后升迁磨勘都得靠边站。何况还有那么多等着上岗的冗官,盯着,所以宋代官场的贪污案极少。
但是,只要是人治社会,你就别指望能杜绝贪腐。东边不亮西边亮,政界污不了还有军界
大宋朝虽以重文轻武著称,但那是指在政治地位上的压制。在财政上,七成以上的收入,都投入到了军队中。而军队内部,向来是自成一体、连皇帝都无法过问的,自然变成贪腐高发区。
防御夏国的西军和精锐的禁军还好些,将领们只是小吞两成空额,并不敢吃相太差,对南方北方的朝廷向来视之为软弱富庶、随意压榨的大肥羊、大粮仓、大银库,从来不相信南人会造反,他们的逻辑很简单,连软弱的南唐和残暴的北汉都能安稳统治的一群人,在大宋朝文明的阳光下,感恩戴德还来不及,又怎么会造反呢
所以长江以南的军队,越往南就越肆无忌惮的贪腐,而且南方人极富经济头脑,他们利用军队的超然地位,大垄断贸易,赚到的金银,又比贪污来的多得多,将领虽然政治地位低下,却一个个富比王侯,过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奢侈生活。
但太祖皇帝收天下精兵于京畿的策略,让南方将领们再富也不敢有想法,只能乖乖受朝廷的节制。对掌握着他们生杀大权的文官,自然要孝敬到位,每逢年节,必有重礼送至各衙门,当然,是假托某某商人的名义。
大宋朝不许官员个人贪污,却没规定衙门不能接受馈赠,因此这钱,文官们拿得心安理得、毫不手软。
为对价,他们则充当了武将们的保护伞,哪怕是以清廉著称的官员,也只是不取这种孝敬,却觉着对军队的腐败应当宽容因为在大宋朝的官员看来,武人本就素质低下,不贪污才叫奇怪哩。只要能老实听话,贪点就贪点吧。
只是没想到,岭南没乱,岭南之南却出了个侬智高。
庆历新政失败后,所有君子党人都在反思,为什么会败得这么快韩绮也不例外。
回首庆历之初,新政多大的声势上有官家态度坚决,下有一众名臣众志成城,外有朝野声援震天,却仅仅持续不到一年,便虎头蛇尾,草草收场究其原因,不过是新政伤害了官僚阶层的利益。所以便有无数官僚站在新政的对立面,使旧党迅速强大起来,并抓住欧阳修的昏招,将新政领袖们拖入党争的泥潭,使官家感到恐惧,才打了退堂鼓。
总结教训,韩绮终于意识到,古往今来,个人或几个人,永远无法跟庞大的官场对,哪怕是皇帝,也没那个本事。
反恩之后,许多人都做出了改变。最先改变的,便是天资绝伦的韩相公。打那之后,他便开始顺势而为,果然第一个从失败中走出,重新回到京城,当上了枢密使。
很快。京城百官便发现,韩相公果然变了。虽然本身高帅富,不屑于接受任何馈赠,但对下属们的利是,也学会睁一眼闭一眼了。
坐稳位子后,韩绮便开始提携老战友。除了余靖之外,他还想把欧阳修夺情起复。在宋代,夺情算不得什么,在欧阳修文坛声望如日中天的时候,这也是顺势而为。
余靖的反应让他很欣慰,心说连这个汗臭汉都变了,你老欧阳也不会还是那根搅屎棍吧
现在答案来了,还是。
让韩相公聊以自慰的是,欧阳修终究还念着当年的战友之情,或者感谢自己近日的眷眷提携,总之没有先捅到官家那里,更没有直接公布天下,以欧阳修文坛盟主的地位,他的文章一经刊印,不出十日,便能传遍大江南北,妇孺皆知口在大宋朝,和欧阳修比起话语权来,谁也望尘莫及。
这让韩绮不至于太被动,而且冷静下来,他马上意识到,既然远在江西的欧阳修都知道了,岭南的事情,显然是瞒不住的。
而且韩绮也确实没想到,腐败的情节竟如此耸人听闻。他本以为,最多也就是比西军严重点,吃个三成空饷呢那样的话战斗力应该还可以恢复。
但现在,岭南的军队,显然烂到根子了,指望破鞋扎烂了脚,自己岂能再去姑息
要么不做、要么做绝,是韩相公的性子,血色渐渐回到他的脸上,那张极富成熟魅力的冷峻面孔上,露出了浓重的杀气。既然如此,那就快刀斩乱麻,一个也不留
这也是顺势而为
“换朝服。”
韩绮看一眼自己的亲随,沉声吩咐道:“我要面圣”
仅仅一炷香后,官家在垂拱殿接见了他的枢密使。
这位以仁hou著称的大宋皇帝赵祯,生就一副细目长眉的慈悲相,虽然因为保养得宜,看上去还很年轻,但他今年已经四十三岁,只比韩绮小两岁。正在经历一个男人最好的岁月,也是一个皇帝最有权威的时期。
今年也是他登基三十整年,亲政也有二十年,他经历了太多太多,早就学会了,如何掌握这个步履蹒跚的庞大帝国,使其缓步向前,不跌跟头。人们都习惯了,看到大宋官家于春风化雨间,将一切麻烦摆平。
宫人们极少看到,一个像现在这样愤怒的官家。听了韩绮的汇报,赵祯的眉头微微跳动,笼在袖中的双手紧紧攥着,强压住自己的怒气。半晌才缓缓道:“仅凭欧阳公一封书信,卿家就敢下这种结论”
“回禀官家,欧阳永叔这个人,钉是钉铆是铆,绝对不会造谣生事。”
韩绮斩钉截铁的表情,与在自己签押房时,有着天差地别,只听他沉声道:“臣下相信,虽不中,亦不远”
“枢密院、御史台是怎么监管的”赵祯的声音带着怒气,这对他来说,已经是最大限度的表达愤怒了:“这种程度的腐烂,不是一日之寒吧”
“官家说的是。”
韩绮深深施礼道:“待将此事处理完善后,臣自当引咎。”
“不碍卿家的事。”
赵祯压着怒气道:“你才当了几天的枢密使”想到前任枢密使是自己的老师,他不禁有些烦躁道:“追责的事情,日后再说,先把岭南的事情处理好。”
说着长长吐出口浊气,再次确认道:“岭南的官兵,就一点都不堪用了”
“运运粮草自然没问题。”
韩绮道:“但打仗的话”说着神情一黯道:“怕是要害了杨畋。”
“马上叫他按兵不动”官家沉声道。
“面圣之前,臣下已经把原地待命的指令发出去了。”
韩绮轻声道。
“但愿还来得及。”
分割
昨晚的更新补上。继续写今天的。
第九十四章换将
已经来不及了,仅仅过了数日,杨畋战败的消息,便传抵京城。
杨败真的很冤枉。首先,他其实跟欧阳修一样,正在家里丁忧,但是侬智高陷笆州,朝廷就强行把他起复了一谁让他是文武双全的杨家将之后,还有丰富的南方剿匪经验,不用他简直没天理。
虽然杨败接受任务时不情不愿,但为忠烈之后的觉悟还是很高的,被任命为广南两路体量安抚、经制贼盗后,他便马不停蹄的过长江,越秦岭,踏上了两广战场。
然后他便重温了在湖南的旧梦。决战中,他麾下的部队,在凶猛蛮夷的冲击下,转瞬就跑得没了影。好在他吸取前次的教训,及时跟上,才没再次被丢下。
但是在湖南,他有时间收拾残局、训练部队,徐徐图之,因为那是内地,乱上几年也出不了大事,但两广是边疆,若是一败再败,把侬智高变成第二个李元昊,无论是大理还是交趾,都会蠢蠢欲动,从此西南永无宁日。
更何况,还有虎视眈眈的西夏和辽国。
所以,完全可以理解汴京的官家和相公们,得知这场败仗后的震惊。
垂拱殿中,皇帝又一次召见了他的大臣,但这次不止韩绮,还有二位宰相陈执中、庞籍、以及另一位枢密使高若讷。
随后还会有朝会,但其实在这种最高层的核心会议上,军国大事便已经决策定下了。
官家穿着绯色的衫袍,头戴黑纱直脚幞头,望着头戴进贤冠、身穿绯色罗袍,颈戴方心曲领的宰执大臣们,叹口气道:“众卿家,这侬智高的降表,你们怎么看”原来,那侬智高大败杨政后,竟再次上疏要求投降,这次的条件是,要求宋廷允许他做笆桂等七州节度使。
这次,没人再敢压下他的信了,那所谓降表”与宋军败绩的战报,同时送抵了京师。
几位相公久在帝侧,约莫着官家的心思,“嗯”八成是有息事宁人的想法,考虑答应侬智高的条件。
其实不止一位相公,怀有同样心思。只是这种话,说出来,必然是要挨骂的。
但总不能让官家挨这个骂吧等了好一会儿,都不见有人吭声,首相陈执中只好硬着头皮道:“回禀官家。岭南之乱,本是起自误解。据臣所闻,那侬智高原本一心内附,数度上表恳请册封,要求也
小说推荐:《穿进同人文怀了影帝的崽》《变身齐天大圣,觉醒七十二变》《华娱调教师》【零点小说网】《诸天:从九龙拉棺开始无敌》《我在无限游戏里封神》《修仙女配谋长生》《你不许再亲我啦[快穿]》【大黄书】《一人之下:我开启了神话纪元》
重生流小说【chongshengliu.com】第一时间更新《一品江山》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