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流小说

第43章 翻越多雄拉

沧海无澜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重生流小说chongshengliu.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终于,一行人全部在中午十二点半左右,成功登上了山口。山顶是一片开阔的平地,竖立着一座足足有房子般大小的玛尼堆,上面挂满了蓝白红绿黄五色经幡,一波一波地在强劲的山风里,像潮水一样猎猎涌动。

向导兄弟俩各自掏出一把五颜六色的纸片,抛洒在空中。他们说这叫“风马片”,上面印着菩萨和经文,在垭口处撒一把,可以保佑出门在外的人一路平安。

人们的视线跟着这些洋洋洒洒的风马片,远远飞向一派生机、被原始森林重重覆盖着的墨脱。我不由也在心底默念,祈祷这高原上的神明,能够保佑我们这一行人一路好运。

下山的道路非常陡峭,脚下是冰雪没有消融的斜坡表面,一失足就会连人带装备一起滚下去,轻则头破血流,重则一命呜呼。而偏偏在这个时候,周围突然又刮起了冷飕飕的风,视野同时开始变得模糊不清起来。

我在心里打了个激灵,猛地回头一望,果然不出所料,不久之前我们才刚刚经过的山口和玛尼堆,这时候已经彻底看不见了,变魔术似地完全消失在了灰蒙蒙的云雾中!

雾终于还是上来了。

领队也发现了天气的异常,提醒大家道:“变天了,大家保持队形,一个紧跟着一个,千万不要走散!”

灰色的雾气从四面八方无声无息地合围过来,不但光线瞬间就变暗了下来,甚至连气温也跟着陡然下降到了零度以下。

当地藏族村民对于多雄拉山的种种禁忌与传说,并不是全都是危言耸听和空穴来风。2007年5月,七名徒步爱好者在翻越多雄拉山时突遇暴雨,气温骤然下降,广西籍女孩黄某燕因为感冒加上高反,体力严重透支在登山途中不幸身亡;2012年6月27日,一名安徽籍驴友被冻死在多雄拉雪山;同样是在2012年,高考前孤身前往西藏的贵州高三学生薛超,在独自进入墨脱无人区后随即失踪,至今下落不明。今天在多雄拉山的山脚下,还能看到当年遇难女孩黄某燕的墓碑,此外还有一具残留着现代人衣物的无名尸骨,则多年无人认领。

此时十四个人的队伍排成一线,在雪地里沉默地行进,没有人有心情说话,都十分小心地应付着脚下危险的山路。老师早年野外考察时膝盖受过伤,最怕长时间走这样的下坡路,我和师兄一左一右搀扶着他,三个人渐渐就落在了队伍的最末尾。

我时不时地抬头向前张望,发现队伍的前半段已经消失在了浓雾中,就像条被一刀从中间截断了的长蛇。再后来,三分之二的队伍已经看不见了,到了最后,我们前进的唯一路标,就变成了队尾那个徒步队员的背影。

虽然我们很想尽量跟上队伍,但是抛开老师腿上有旧伤不说,我和师兄平时也比较缺乏运动,一年到头大部分时间都泡在教室和图书馆里,身体素质跟他们这些经常玩户外的“强驴”根本没法比。所以速度还是越来越慢,距离也越拉越远,眼看着前面的整支队伍,逐渐在浓雾中变得若有若无、时隐时现,我不禁心里开始发起慌来,因为在这样根本分不清东南西北、上下左右的大雾中,一旦与大部队走散了,我们三个人的结局,很可能是不停在原地兜圈子,直走到天黑都走不出这多雄拉山,最后只能在零下几十度的冰天雪地里被活活冻死!

灰雾越来越浓,而更加让人绝望的是,天上又开始下起了细密的雪粒子来。我们心里越是着急,脚底下就反而越是打滑得厉害,正在这时候,我隐约看见前面有一道身影逆向而来。

人影越来越清晰,一直走到我们面前才停下。

来人摘了脸上的雪地护目镜,原来是那个人称“辣手无心”的队医。见我们三个都气喘吁吁狼狈不堪、已经完全说不出话来,他了然地点点头,道:“歇会儿再走,别着急。”

我刚想勉力说点儿什么,这时他身后的浓雾里又钻出个人来,笑容憨憨的,是那个叫顿珠的向导。队医就说,他和领队怕我们体力不支,跟不上队伍的速度,所以特意带着一个向导返回来看看。

他检查了一下我们的身体状况,然后就嘱咐顿珠说,让他负责照顾我们下山,叫我们别着急赶路,安全第一。说完,又从背包里拎出一把金属哨子,塞给我道:“遇到紧急情况就吹哨子,摩斯代码会吧?三短三长三短,sos,国际通用的求救信号。”

做完这一切,队医转身就走了。

看着他很快就消失在雪雾中,我的眼眶却不禁热起来,紧紧握着手里的哨子,心里也变得暖暖的。没想到这群平时看上去不拘小节、自由随性的户外玩家,关键时刻居然没忘了我们老少三个萍水相逢的陌生人,虽然大家认识的时间连两天都不到,却把我们当成真正的队友和同伴一样关照。以前也曾经看到网上的一些帖子,说这些临时组队进行野外探险的徒步旅行者之间,就算自始至终连队友的真实姓名都不知道,却能够做到在危急时刻生死与共,以前都不太相信,没想到今天却亲身体验了一回。

如今生活在大城市里的人们,已经司空见惯了人与人之间的冷漠;而在这远离人类社会、随时会遇到生命危险的无人区,这份来自素不相识人的情谊,反而尤其让人觉得沉甸甸地刻骨铭心。

总之,这种知道自己没有被抛弃的感觉真好!

藏族小伙子顿珠人很机敏,主动接过我们老师的背包,扛在自己肩上。其实他自己身上的负重也不轻,同样是带着十几斤重的工具和好几天的口粮。虽然我们心里很过意不去,但是三个人的体力状况摆在眼前,已经不允许我们在这个节骨眼儿上矫情了,就只能看着这位藏族小哥,一个人背着小山一样的装备在前面带路。

当我们终于走出了大雾笼罩的范围,视野一下子就豁然清晰了起来:眼前是一片开阔的高原草甸区,四季常绿的高山杜鹃开着五颜六色的花,阳光破云而出,兜头盖脸地倾泻而下,漫山遍野的花海,红的、黄的、白的、粉的……还有青翠欲滴的灌木带,给人一种眼前的一切都非常不真实的感觉。

然后我就看到了南歌子他们。

这时所有人正围坐在一片空地上有说有笑、谈笑风生,见我们过来,就有几个人朝我们招手。上一秒钟还险象环生,下一秒钟却柳暗花明,我大脑一时无法适应,就有些恍然失神地走了过去。

从早上到现在,大家因为赶路没来得及吃东西,现在空空和萝莉莉他们,正在热热闹闹地烧火做饭。见我一副呆呆傻傻的样子,南歌子就笑着说:“怎么了小博士?今天翻越这多雄拉山才是万里长征第一步,你这就已经吃不消了?”

整支队伍的人员状态看上去还不错,包括两个女生在内,所有人都是一副没事儿人的样子。我感慨着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不由惭愧地挠头道:“南姐,我硕士还没毕业呢,我师兄他才是博士。”

南歌子闻言就侧过头,看向我身后正扶着导师慢慢过来的师兄,扬声道:“嗨,大博士!饭都已经煮好了,赶快过来一起吃吧!”因为距离近的缘故,我发现女作家在看向师兄时,眼神里跳动着一抹明媚的光。

现在我们所在的位置,是多雄拉山的南坡。山南坡的风光物候,与北坡截然不同,下山的路很清晰,一眼可见,如果沿着这条路线一直朝着南方走下去,就能看到世界上最丰富最完整的、山地垂直自然过渡带的奇观:地貌从海拔4500米的雪山到海拔670米的深谷,气候从极地的严寒到热带雨林的潮热,植被分布从高山草甸的地衣、苔藓,到亚高山常绿针叶林带的冷杉、铁杉,再到山地阔叶林带的青冈树、刺栲林,一直到低山河谷季风雨林带的热带蕨类植物、野生芭蕉林……一天之内就能让你从漠河走到海南岛,真正体会到什么叫做“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到拉格的路,下山后还有很长。

简单地吃过东西以后,队医就帮气色明显不好的老师检查身体,然后就问我们说,老人家平时身体怎么样,有没有心肺方面的宿疾?我们听队医这么说,立刻都有些担心起来。

师兄从读研起就是一直跟着老师的,于是皱眉想了想,就说老师他心脏平时没有什么问题,只是有点高血压,但也不是很严重。

我们问怎么了?队医就说,老师他大概是因为刚才赶路太着急了,现在心率有点过速,呼吸时肺部也有些杂音,需要好好休息一下,不适合马上继续赶路。

我和师兄闻言,下意识地朝四下里望了望,刚想问眼下这荒山野地的,我们接下来该怎么办?然而话还没出口,老师就已经睁开眼,挣扎着坐起来说自己没事儿,还能跟着大部队一起继续走。

我了解导师他老人家的脾气,表面上看起来平易近人非常随和,其实个性十分要强,无论是搞学术研究还是为人处世,都有一种坚持到底绝不妥协的倔劲儿,不然他老人家也不会在年届六十的时候,还亲自跑到西藏无人区来进行野外探险考察。吃苦耐劳、坚持不懈、耐得住寂寞,是老师他们这些老一辈科研工作者的共同特征,而现在的年轻一代,已经很少有人能像他们那样静得下心、吃得了苦了。这也就是为什么,那些老学者往往能够在学术上,取得令年轻人望尘莫及的成就。

队医过去跟领队和大家商量了一下,最后临时决定,大家原地活动,等老师身体状况稍微好转再一起上路。一听说要所有人停下来等他,老师他本人当然是坚决不同意的,但是我和师兄却都不禁暗暗松了口气,私底下其实很怕这支队伍真的抛下我们不管。毕竟大家只不过是半路相逢,人家又不欠我们什么,就算现在一走了之我们也无话可说。而且说实在的,他们此前为我们做了那么多,已经相当够意思了。

见老师还是一再推辞,老a就笑着说:“你们这些科研工作者啊,都是国家的财富,我们宁愿损失一点时间,也不能让国家的宝贵财富受损失。大家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队员们当下就都笑了起来,我们师生三人却一时语塞,感动得说不出话来。

因为下午停下来休息的缘故,行程耽搁了不少时间,所以当天已经不可能按照路书上的原定计划,赶到第一个住宿点——拉格兵站了。傍晚时分,队伍在一片林间空地上扎了营,户外帐篷一顶接着一顶地搭起来,五颜六色的煞是好看。这时两个藏族向导也打开背囊,在河边支起了一座小小的三角形的“黑帐篷”。

“黑帐篷”是记录藏族游牧文化的活化石,材质是用本色的牦牛毛编织成的。牦牛毛纤维粗长且厚实,隔潮性能好,不容易沤烂发霉。做成帐篷之后,水落在上面纤维就变粗,雨渗不进、雪穿不透;而天晴的时候,纤维就又恢复原状,既能通风透气,又能遮挡烈日。“黑帐篷”至今仍然是高原上牧民的主要住家形式,这种用黑色牦牛毛手工编织成的帐篷,在漫长的岁月里、在树木缺乏、自然条件恶劣的高原地区,一直是藏区牧民们安全温暖的庇护所。

大家一起捡枯枝点起了两堆篝火,一组人用简易的不锈钢锅烧水做饭,其他暂时插不上手的闲杂人等,就脱掉被雪水浸湿的鞋子,围着另一堆篝火烤热、烘干。老驴们就借机向我们这些菜驴传授野外生存技巧,说将小石块丢入燃烧的火堆中稍稍加热,然后放进鞋子里,这样可以靠石头的余温将鞋子烤干,不过前提是石头不能太烫。

小说推荐:《跳崖后全京城追悔莫及》【书包中文网】《从那座韩城开始》《又逢君》《妖魔乱世,我能模拟修仙》《炼道升仙》《非洲创业实录》《空想具现的大贵族》《全民求生,但我血条不见了》《志怪书

新书推荐

阴间铺子天生乐子人,谁叫我变态?捉鬼日记本惊悚游戏:欢迎来到人类斗兽场盗墓:白月光病秧子但技能点满祝由禁咒Backrooms后室探索笔记可恶,这个辅警异常的强追魂传黄泉中转站港综:正不胜邪灵异复苏的恐怖时代民间道士回忆录盗墓:来自一位南派土夫子的自传木屋求生:我能洞悉市场行情九门后续明侦探陆用我在泯灭之地斩鬼诡异复苏末世降临全球游戏,开局被重生女友逼婚体验必死角色双穿:死灵法师开局捕捉极品僵王诡异:外置大脑和人形兵器无限之从孤岛到无敌鬼眼神瞳第一部我的阴婚老公是阎王我还能在规则怪谈里塌房不成?请不要害怕轮回手札灵异:我能强化万物一位探险者的自传无尽恐怖楼梯盗墓:仙墓养出永恒族法医秦明:骨语密码林正英,你管盘古叫僵尸?我是诡异之主特战退伍,开启神探人生盗墓笔记之系统失灵误绑定了无邪九州民间志欢迎来到画卷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