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流小说

第22章

端瑜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重生流小说chongshengliu.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还想考秀才,还是回家种田去吧。”刘夫子叹息:“我从未见过……算了,我都懒得说你了!”

是柳应渠回想起来就会心梗的程度。

气着气着柳应渠睡着了。

而在书院的另一个地方刘夫子的书舍还亮着,他手上拿着柳应渠的一叠作业,从第一张策论题确实写得是牛头不对马嘴,但是后面从第二张,第三张就开始有了进步,柳应渠的悟性很高。

刘夫子满意的挼了挼胡子:“不错,还需要磨砺。”

人不经历磨砺,怎么会成功呢。刘夫子心情很好的哼着小调。

在他看来柳应渠完全可以赶上顾焕崇,但是柳应渠的基础比顾焕崇差,这是不可避免的。

顾焕崇这个人,刘夫子也不怎么喜欢,他总觉得顾焕崇的功利心太重了,尽管他没有显露出来,或许他自己都没有注意到这样问题,但刘夫子能感受出来。为人过于圆滑,要是去做官,大概是会做到高位,但手底下怎么样也不知道如何。

反倒是生病后回来的柳应渠,眼眸清澈了许多,看上去就好上许多了,不然刘夫子可不想收下柳应渠做弟子。

“老头子,吃吃这菜。”刘师娘端着一碟菜。

“这是什么?”刘夫子看着这一碟子金灿灿的菜,动了动筷子,突然眼睛一亮,连忙又动了几下筷子。

“最近一家酒楼推出的新品,叫爆炒蘑菇,我吃了一回就给了带了一份。”刘师娘看见刘夫子吃得很香也笑起来了。

“蘑菇?不是很苦很涩吗?”刘夫子夹着一块蘑菇,他还是有些了解。

“酒楼经过处理了,没想到除去苦味和涩味后,这么好吃。”

刘夫子点点头:“说得也是。”

他低下头继续吃,刘夫子很满意。

“这蘑菇在县城里火着呢。”刘师娘继续跟刘夫子说:“现在有不少人就去山里采蘑菇来卖了。”

“明天你再去买两碟,等伍生和应渠来的时候,让他们也尝尝。”刘夫子心里还是想着两个弟子。

“那好,我明天就去卖,我看应渠人长得很好看的,我就没见过这么标志的人。”很显然柳应渠的好样貌在刘师娘这的印象不错。

刘师娘也知道刘夫子一直说柳应渠,这老头子就是严厉。

“他也就长得好看,长得好看能当饭吃吗?”刘夫子冷哼一声。

沈清梧回到家中,蒋罗罗连忙松口气:“少爷,老爷没有找你。”

“那就好,罗罗你做得很不错。”沈清梧走的时候还有包袱,现在回来了包袱就没了。

蒋罗罗叹气,他家少爷真是鬼迷心窍。

“罗罗,我先换件衣裳。”

突然一块银子从他的身上掉落下来,咕噜咕噜滚了一圈,蒋罗罗把银子捡起来:“少爷,是五两银子。”

蒋罗罗没在意,他家少爷身上的银子多着呢,他就要把银子放进沈清梧平时放银子的地方,沈清梧连忙阻止蒋罗罗:“给我看看。”

沈清梧拿着银子,有点高兴,又有点不高兴,抱怨道:“哪有人不要银子的。”

“把这五两银子放在另外一个盒子里。”沈清梧依依不舍的五两银子递给蒋罗罗。

蒋罗罗接过银子,他放进盒子里,在那盒子里还有一张欠条和一张五十两银子的银票。

“罗罗,你说要是有人娶我,我爹会提出多少彩礼钱?”沈清梧有些担心。

柳郎家里可穷了。

“这要看老爷。”蒋罗罗心想至少要五万两银子吧。

晚上和沈父一起吃饭,沈清梧想到柳应渠的脸,脸红着多吃了几碗饭。

第17章

闲言碎语

柳应渠在这边读书,柳家这边柳云愿听了柳应渠的话把蘑菇方子卖了十两银子。

十两银子!一万文钱!柳云愿表面镇定,捂着口袋回去,生怕被别人偷了去。

柳云愿回到和谭大娘商量把十两银子放好。谭大娘脸上满是震惊:“十两银子?就这么一个方子。”

“对,娘,我只是把我在家处理好的蘑菇带着去,给他们炒了一份。”柳云愿嘴巴笑弯了:“我还没见过这么多的银子。”

庄稼人一年到头收割农作物也只能赚个三四两银子,供着柳应渠读书家中常常没有剩余的钱,谭大娘和柳云愿在农闲时还要去做短工。

“二哥还说去后山采药,可以去镇上去卖,而且我卖方子的老板说我们以后有蘑菇可以去他那卖。”柳

新书推荐

废柴逆袭指南:捡个魔神当外挂换亲十年后,残疾死对头为我哭红眼疯批奶娃又在虐渣渣悍女麴凰驭龙婿千万别惹,疯批皇后手段狠快穿之好孕娇软美人身体互换,我被冷面摄政王赖上了哇!女总裁是皇帝养的面首成了摄政王,我被迫躺平两次抛弃替身仙尊徒弟后他黑化了我靠好运壮大家族穿越恶女称霸,专收恶人库房离人终成相思意重生归来,王爷要娶吗落在荒年崽崽很闲闺蜜齐穿书,太子将军成弃夫三魂七魄归位我是主母,也是孟婆综影视之从安陵容开始当卷王全家夺我军功,重生嫡女屠了满门表妹不欲攀高枝快穿王牌系统生崽手册我一绿茶绑定人夫系统?不合适吧修仙之我让剑圣入赘姝宠被退婚后,我绑定系统商城开大!小师妹生来反骨,女主掉坑她埋土神偷为尊:逆天夫君,请别拽死遁五年,被初恋陛下抓回来腹黑小阎王,带着剧透狗转世了万界神豪:咸鱼倒卖记侯府千金太娇软,禁欲王爷掐腰宠菜窖通古今我让落魄王爷反败为胜横空出世的娇帝君诱梦穿越三国:姐妹同心谬接瑶华枝穿时空的女将军重生大庆:咸鱼公主只想赚钱旅游种田科举两不误,二人携手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