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鹿侯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重生流小说chongshengliu.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山路,一面摇头说道:“属下上下打点探视了几次,全赖校尉您说,要以您的母亲之礼来侍奉高览之母,属下哪儿看得了老夫人受苦,便伙同几个斥候闯入狱中将老夫人劫了出来,东奔西走兜了个大圈子才逃回来好在,王芬现在即便是知道是咱们劫了高览之母,他也没屁点儿脾气了。”
“哦”燕北问道:“这是为何”
“王芬上书皇帝东巡,结果被洛阳的人发现了,皇帝命他撤下兵事我回来时听说正召他入朝呢,啧啧啧。”
孙轻满面嘲弄地笑道:“只怕啊,这王芬是活不了多久咯”
燕北轻轻点头,脸上却有些兔死狐悲的意味。
张纯前些日子传回的书信,也是一般,想要让他引军回肥如到时候,还不是和皇帝想的一样,要把他弄死
不过片刻,燕北走下插箭岭,望见牛车上扶辕而坐神态凄苦的老妇人,急忙快步上前拜倒,道:“在下燕北,连累老夫人一路劳顿奔波,在此给您赔罪了”
说罢,燕北起身也不拍打身上的尘土便要上前搀扶老夫人下车,却见老夫人定定地看着燕北,悠悠然哀言道:“叛军校尉燕北,叛军校尉燕北,吾儿竟真投靠了叛军,吾儿”
只是刹那间,老夫人见了燕北以为高览真投靠了叛军,居然急火攻心白眼一翻昏死过去。
燕北一看这可如何是好,孙轻本是好意救老夫人出来,却不想非但高览是个忠直死节的英豪,就连他老母亲都是这般刚烈
“还愣着做什么,快给老子将营中医匠找来啊”
正文第四十四章沮授求援
这并不是个好时代,即便汉帝国创造出一个盛世。但医疗条件低下、战乱频发、天灾不断,人们又没有足够的手段去克服疾病与天灾,大环境下一个个野心家接二连三地发动战乱。
这怎么会是个好时代嘛
可这是人类史上数一数二的浪漫时代。
上至王公贵族,下到黎民百姓,哪怕是市井无赖人们重信义,轻生死。吐然一诺,言出必行。很难想像汉人这个拿惯了锄头赶耕牛,能歌善舞的民族却如此英勇。
只要应诺,便是为之付出生命西方骑士精神只存在于游记小说当中,贵族被俘仍旧高喊着自己能奉上多少赎金。
可在这个时代,汉人视荣誉为生命
汉人真的善战吗
汉人真不善战,无论先秦修长城还是李陵塞外战匈奴,无论是战阵之法还是军械武备都能说明一个事实,汉人不善战。
但汉人为了守住祖宗的基业,为了沁入骨子里的荣誉英魂愿意付出生命,并前赴后继。
喝惯了羊奶舞着青铜刀的胡族在战场上无数次战胜汉人,自先汉立国起,远的高皇帝白登之围近的西凉羌乱边地烽火又在何时熄灭过。
谁都胜过,谁都败过。
匈奴人败了,分成南北二部,北匈奴远奔千里,南匈奴归化汉地,世世代代为汉人打仗。
羌人败了,归化在汉地,从此凉州成了一个略显奇怪的地方,部落与乡闾并行,虽然战乱没有平息过但在这个时代每时每刻都有汉人在凉州土地上奋战。
乌桓人败了,幽州多了一个地方叫做辽东属国,那里被汉儿称辽东郡,被外族称乌桓国。
汉人也败了,更多的汉人丢下锄头扛起刀枪,脑袋不要了用牙,就是死也要死在自己的土地上。
可你何时见过汉儿低头,何时见过汉儿认命,何时又见过汉儿甘愿为奴呢
人常道,是时代呼唤英雄拔剑而起立不世之功。
汉儿的英雄不是生出来的,汉儿的英雄早在几千年前黄河流域种出那一亩三分地儿便已经深深地烙进汉儿的灵魂里。
每一个汉儿骨子里都有这种英雄气概,所以汉儿不需要信仰,汉儿扛着锄头任劳任怨,却种出天地间数一数二的伟大帝国。
不低头的汉儿信仰自己就够了。
燕北在帐中等待高览老母亲醒来的漫长时间里,便感受到这种浸入到血脉里的英雄气质那是高览的誓死不降,也是花白头发的老夫人猜到儿子投降差点咽气的气节。
这个时候高览的老娘若是救不回来,燕北就打算带着剑给高览解开绳子,当着他面抹脖子赔罪算了
“兄长,我还没问你呢这区区邯郸城,怎么就打了这么长时间”
孙轻言语间颇有些质问,又有些自得,在他心里燕北打仗那就是谁来谁死,邯郸城打不下来肯定是燕北有其他原因放水了。
他一辈子见过军事能力最强的男人,也就是燕北了。除了燕北,剩下的都是些当年被汉军弄死的黄巾将帅孙轻到现在还没明白,其实在燕北之前他所遇到的那些将领,军事能力统称为流氓打架。
黄巾余党刚投奔到燕北部下时七百多人除了三才阵连直线都站不直,那能叫打仗吗
“能有啥原因”燕北没好气地白了孙轻一眼,“我打不过城里那个叫沮授的,也就占个人多,我所会的方式都用了一遍愣是打不下来,我能有什么办法”
孙轻愕然,“连你都打不过”
燕北深吸了口气,缓缓地点了点头,“只能从城中士卒的士气入手了,不过他们现在他们坚守三十余日,士气还是很旺盛啊。”
他快发愁死了,一边儿是刚把高览他娘从邺城弄过来,他一句话就把老太太气得昏了过去;另一边是这座城池说什么都打不下来,士卒死了四千多,连城门楼都没碰着燕北的脑袋都大咯
就在这时,士卒奔跑入营内对燕北说道:“校尉,斥候军又抓住一个企图从城中送信的信使”
说着,士卒便奉上一封书信。
燕北接过书信一看,这是一封沮授传信与驻军邺城的冀州刺史王芬的书信,其中言明了燕北此时此刻依山部营易守难攻的阵势,同时也交代了若王芬派军来援,可遣兵马由城东入城,城东是燕北阵势的薄弱环节,可一冲而散。
总之,沮授信里在燕北看来就一个意思王使君,燕北就是个土鸡瓦狗,学了半本兵书班门弄斧,只要你派援军咱就能干死丫的。
燕北在城外用三倍于沮授的兵马围城,到头来根本就没被人家当成个像样儿的敌人他有些哭笑不得。
突然间,他余光瞥了孙轻一眼,看着孙轻骤然瞪大了眼睛,急忙抓着他问道:“你说现在,王芬会不会已经跑了”
“可能是吧,皇帝征召他入朝,后面几天都没有王芬的音讯。”
“哈哈哈,天助我也,天助我也”燕北仰天大笑,旋即对士卒说道:“你报信有功,找军中功曹领一金去将邯郸城里跑出来的斥候给我带来”
“二郎,二郎,你可是有了破敌之策”
燕北含笑摇头,说道:“燕某哪里有什么破敌之策,只不过是想到了如何让坚城之中的沮县令失望罢了如果可行的话,或许能让他们失去军心,到时邯郸城也就不攻自破了”
不多时,士卒押着那名被打的鼻青脸肿的斥候过来,两只眼睛被打的都不一样大小了,额头上还有个大包,明显是被人从马背上擂下来摔的。
“行了,都松开吧,小兄弟也就是送个信,别为难人家。”
燕北笑着走过去对那斥候说道:“我叫燕北,你可能不知道我是谁看到你出来那座城没有就是我围了你们三十多天,呐,这个信你装好。”
斥候被燕北的温和弄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愣愣地看着燕北这个犀皮甲铁大铠一层一层套在身上的年轻将领,看上去并不像那种大奸大恶之辈啊
“信我就是看了看,也没调换什么,你就该送哪儿送哪儿吧不过记得啊,要告诉王使君,这信是燕北让你送过去的。”
燕北看着斥候笑了,看斥候不敢接,便将信件塞入他的怀中说道:“王使君给了回信,直接送到邯郸城中就行,不过也要记得告诉沮君,他给王芬的信我见过了明白了吗”
斥候这时才终于反应过来,自己被叛军逮到居然拿没有被处死当即接连点头道:“小的知道了,知道了,谢燕将军不杀之恩”
看着斥候连滚带爬地离开,燕北眼中有笑意,但他没有笑。
尽管这斥候让他抓住了机会,但沮授的一封信也令他深知就才学而言,他差得太多。
他依据军争篇兵法中所言的依山扎营,到头来竟被沮授说得如此一文不值,须臾之间便可攻破。
所谓的军略,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又怎能处处都依赖兵法书呢到头来还是要根据实情随机应变,融会贯通。
现在他只能寄望于待斥候带着王芬已经逃跑的消息回到邯郸城,能让守军的士气大挫燕北转过头,对部下高声喝道:“找出所有会写字的军卒,给某写信,八字足矣降者不杀,秋毫无犯”
燕北整座大营有上万人马,但会写字也不过才几十人,这其中还有一半的人只是会书写自己的名字而已;更惨的是全军上下能找到的笔也才不过寥寥数只邯郸城附近乡闾的百姓,大概是有生之年第一次见到人高马大的叛军士卒冲进家里,不取财物兜头便问有没有笔纸这般的壮景
夜里,高览老母亲在军帐的榻上悠悠转醒,燕北跪坐于榻旁见到连忙奉上温汤请老夫人饮下。
高览母亲有些浑浊的双目看着军帐,一时间没反应过来现今的情形,待看到燕北的脸庞时缓缓皱起了眉头。
“老夫人息怒,老夫人息怒,高览并未投降于燕某您放心,您的儿誓死不降”燕北算是明白了,这老夫人将气节看得比命重要多了,再不赶紧解释清楚,老夫人先把自己气的一命呜呼,那可就犯下大错了,连忙说道:“高览现在还被燕某关在平乡城大狱里,这下您能安心了吧。”
听燕北这么一说,老夫人的神情果然柔和了起来,接着却又是勃然变色道:“燕校尉将老身从牢狱中救出,是为了威胁吾儿就范”
这老太太,让燕北说什么好
“非也非也,燕某虽敬重高览为豪杰,也敬佩其武艺但燕某更折服于其宁死不降之气节。”
燕北拱手说道:“燕某与高兄都仅仅是这场叛乱中的小人物罢了,归根结底无非是战争来临时他在巨鹿做军司马,燕某在中山国做军侯,反叛并未在下的意愿。何况燕某命部下接您过来也只是不愿见您因燕某蒙受不白之冤罢了。”
燕北这么说,他也是这么想的这场叛乱的战争在燕北看来本就极为荒唐。
渔阳郡的豪强和中山郡的太守,那是他们这些普通百姓仰着脖子都看不清楚的高度,人到了那个程度,怎么反而为了自己的野心掀起更大的叛乱呢
正文第四十五章守城之志
高览的老母亲,被燕北安排到邯郸近畿的武安城中原本他是打算将老夫人安置在平乡城的。
如果不是沮授安排斥候出城求援,燕北几乎要放弃这座坚城了。
他已经在这座城下付出了太多的生命,身上背负了太多的罪孽,即便是攻下邯郸也难以弥补接近六千伤亡的损失。
但沮授的求援,令他重新拥有了信心。
燕北已经迫不及待地看到沮授得到回信,看不见任何一个援军时的表情与模样。
失望的情绪将会在守军之间蔓延,这场仗最终将由燕北取得胜利
有时才学再高,时运不济也是无法扭转的。
不过三日,前往邺城报信的士卒便风尘仆仆地跑了回来,这一次燕北围城的斥候特意放他穿过城防进入邯郸。
当天夜里,邯郸城安静无声。
“传令部下,将写好的书信趁夜射入城头。”
围城四旬,燕北脸上疲倦神色一扫而空,满目亢奋地对部下说道:“四面八方,上千封书信全部在今夜射入城中记得,把箭簇拔了”
燕北可不想将数千支羽箭一并送给守军,一支箭最重要的便是箭簇,那可是金贵的铁玩意儿。
趁着黑夜,校尉燕北部下的弓手们走到高墙之下,仰头将裹着书信的箭矢投射入城中。而在大营当中,更有许多会写字的部下写着已经没有援军了,告诫守军放弃抵抗。
实际上燕北也不知道这种盘算能否生效。这年头识字的才有几个像他这样的骁牙校尉也才不过是刚学到了几百个字而已,又拿什么指望城里的那些人能读懂那些箭矢上绑着的书信。
大汉识字率本就不高,上层权贵掌握着书籍,也掌握着天下的命脉,底层百姓便只能世世代代做着相同的事情。
对这个时
小说推荐:《高武纪元》《明知故婚》《秦时明月之君子六艺》《无限公路就业指南》《文豪1978》《临安不夜侯》《灵气复苏,我从种田开始修仙》【退婚流小说】《国医》《长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