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流小说【chongshengliu.com】第一时间更新《纵兵夺鼎》最新章节。
高,但高山到底有上去的办法,可这武陵有啥能交战的地带全是山谷,也就瞧见方悦满脸晦气才在心头松了口气。没敌人好啊,有敌人弄不好在这儿就交代了。
大话已经说出去,开弓没了回头箭,潘棱也只能带兵继续前进,不过心里头刚进武陵时那股莽劲算泄得一干二净。紧跟着枯燥行军打进交州,首当其冲的就是曹氏扼守要道修起的几座木垒石寨,一座城砦堪堪驻扎几百军士,却足以闭锁要道,将他们赶去那些难走的乡间小道。
就几百人驻防的城砦,是不需要攻打的,只要等后续大军一到,片刻就能拔起石寨。何况到时候他们没准不打就投降了,又何必让军卒去拿命来堆这些小小石寨呢
倘若是大城池,或驻防七八百人,潘棱与李大目必然不敢如此行事,因为那些军卒有可能在他们通过之后截断后路。但区区两三百驻军,没有这个能力。
潘棱倒还盼着他们冲出石寨呢
只是他没想到,曹操也是这么想的。曹操知道燕氏先遣军队必然不会将他们的城砦当心腹大患,这样以来便只会绕路而行,而绕路曹操问过交州本地百姓,越是没人走的乡间小道,遇到瘴气的可能便越大。
这种事就连交州本土人士都不能避免,除了那些天生就不会感染瘴气的十之一二,其他人只要得了瘴气就有两三成活不过去。哪怕一次挺过来,那两次三次呢
这些北方来的外乡人,即使他们的兵甲再锐利、声势再浩大,最后恐怕都逃不过被这片土地击败的命运。
潘棱、李大目部还未能摸到敌人的影子,便受到重创,无奈只能撤回荆州将消息告知张颌。张颌亦不愿试试瘴气的厉害,希望把这块难啃的石头交给交州的士燮去收拾,旋即留下几部兵马扼守武陵,引大军回还南郡,扼守住通向益州的路口,派人进入益州寻找士燮,告知其这一消息。
但曹操在荔浦的笑声还没发出多久,便收到一个令他笑容凝固的消息。
张辽部前沿兵马已进驻南海郡,与士武部汇合,好消息是张辽并没有进一步西攻的打算,坏消息是士武的南海军,穿上了燕氏铁铠、拿起了燕氏大弩。
正文第三百二十五章南海军
张颌遇到的困扰并非单单只针对他一人,张辽军在地势上由零陵郡进入交州南海郡要容易些许,但也同样遭到瘴气的侵扰。不过这种程度疾病张辽部军士还能抵抗,或者说他要面临的情况其实与张颌比起来要好到天上去,至少与曹操是同一情况。
他们都有交州本土人士相助,曹操攻下荔浦县、张辽进军南海郡,唯独张颌这个倒霉蛋被曹操的军寨堵在交州之外。
倒霉透了
如果说三方最倒霉的是张颌,最便利的自然是张辽。他的军队在进入南海郡之前便与士武相联系,随后由南海识途老卒引路,没有走那些比较危险的地带,郡中亦送来散发浓烈气味的草药驱除蚊虫,到城池外扎下营地,士武也同样送来能够治疗瘴气的草药常山由医匠照看患病军卒。
如此一来,张辽部的精兵悍将自然不像张颌部所承受那么大的压力以至于被曹军几座小小城砦与瘴气被逼回荆州。
短暂的接触中,张辽入南海郡最先做的便是巡行南海军大营,结果令他十分满意南海郡比邻荆州、扬州,过去是士燮对抗孙氏、刘表的前线重镇,待士燮归附燕氏后,便将他的弟弟士武安排在南海郡,以抵御外州兵势。故而南海军的兵势并不弱小,恰恰相反,这是士燮手下的一支专用外战的精锐部队。
不过这支军队在张辽看来也还称不上虎贲,至少在兵甲上,他们就比曹军差出许多。曹操随着一路败北,兵势从兖州时的数万一路缩减至万余乃至最孱弱时的数千兵将,他的兵力在减少,但军卒的兵装甲械却越来越好,可以说跟随曹操走到交州这个地方的,都是其麾下真正归心的军士。
这一点是士武部下南海军无论如何都比不上的。事实上二郡边沿一战,即使对抗十之二三感染瘴气生病的曹军,其整齐的兵甲仍旧给士武部下南海军带来莫大压力。这种压力直接致使后来南海军见久攻不下便自相退却,他们军队中有三成都装备着青铜兵器、矛戈最早能追溯到景帝时期的兵刃,更别说很多军卒根本没有铠甲,能拥有一具兜鍪便已经不简单了,如何与曹军对战
张辽的到来改变了这一情况。
他的想法很简单,北兵担忧瘴气,以至于士气不高,战亦不熟悉地形,但南海军本身是熟悉地形的,何况他们对瘴气早已习以为常,非但不会对其感到畏惧,反而能将劣势转变为己方的优势。这种情况之下,何不以南海军打这一场仗
张辽走到哪,后续辎重便要跟到哪,粮食取之于近州、兵甲则大多要依靠船队送至大江,一来一往,耗时颇久。而张辽部下所率军士又数目颇多,逼近三万,这并不适合在交州战。
但凡兵法,兵多有兵多的打法、兵少有兵少的打法,这不单单依靠地利天时,同样以战争目标为重。兵多,便要兵分多路,借此增加达成目标的机会;兵少,便要集中兵力攻取一点,同样用来增加达成目标的机会。
若在其他地方,张辽初入州域便必然会分兵占据各郡以虚张声势,接着发大军直取曹操本阵。但交州因为瘴气横行,显然不能如此他们的军队并不识途,如今又有瘴气威胁,分兵明显不够明智。那么在此处屯有大军,徒消粮草,甚为不智。
所以张辽一声令下,骁骑将军麾下五个校尉便各自领着本部原路返回,屯兵于荆州零陵与长沙之间屯田,其中两个校尉部甚至留下部分衣甲,给士武凑了能武装起其麾下五千人的兵甲。
“如今张儁义在北,士使君于西,曹孟德已是瓮中之鳖。”
张辽交割了兵甲,对士武道:“战事就靠士府君的南海军了。”
士武惊讶于张辽这个燕氏重将的财大气粗,能够武装起上万军队的兵甲说赠就赠,这是何等豪迈不得不说,张辽还确实够豪迈,这些兵甲在他手里只是两个校尉部的部分兵甲,但燕氏军队的覆甲率多高,各地诸侯的覆甲率便要更低一些,到了交州士武这些太守部下郡国兵,更是不必说了。
士武的南海郡在发现曹操进入苍梧后招募兵役,除了三千多常备郡国兵又招募了四千多乡勇,可就算搜罗了全军上下七千余军卒,拿出的大铠未必有张辽本部一个曲多。
更别说张辽部还有镶铁皮甲、熟皮甲这些常备兵装不过说实话,这些兵甲倒不是交州没能力打造出来,虽然铁大铠不能做出这么多,但一郡之地十几年做出数千件皮甲还是有能力的,但问题出在交州没有准备。
交州对付的敌人,主要是来自荆州、扬州的水卒,除此之外便是本州乱的叛军,他们的共同点便是都基本不穿铠甲,因为太热了。
平时没有准备,等到真与曹军战时便缺少应有的战力,到了生死攸关的时候谁还会嫌热呢
可话说回来,谁又能想到曹操能硬是从黄河附近跑到交州来,这一路实在是太遥远了。
张辽至此自然放心地屯兵在南海,看着士武整备军士,同时向邯郸传信,希望北方再向荆州输送一批兵甲,不必太多,只需要够一个校尉部取用就够了。留在荆州的军队并没有什么大任在肩,燕氏在荆州早就没有敌人了,剩下的无非是弹压地方、保障粮道罢了。
士武在整备半月之后,发兵进入苍梧,朝曹操所占的几座城池发起进攻;张辽也没就此高枕无忧闲下来,除了偶尔操练军卒之外,他在心底思虑着另外一件事。
在南海军进入苍梧郡的数日后,张辽差人向邯郸城大大方方地送出一封信,对了,这信虽然是送去邯郸,但最终收信的人却在长陵。张辽这封信是写给老上司吕布的,他想问问,这朝堂主公是不是该给赵王殿下联名劝进了。
正文第三百二十六章气死
邯郸城赵王宫乃至整个天下似乎都能感觉到,赵王很着急。
这种急切体现在每一次征兵、每一次徭役,也自然包括兴和五年夏天传信给各地太守的书信中要求他们必须做到的事修路、架桥、修渠。
做这种事沮授是行家里手,三月开春时节,沮授得到代赵王巡行四方的权柄,随后不单单他自己,自燕赵武士搜寻了包括魏纯在内十几个绘图算术的好手,自冀州之始在各地绘图,于六月将冀州第一份新绘舆图送往赵王宫,接着由沮授在最容易灌溉的土地上修渠,这项事务足足持续了两个多月才勉强达成,接着赵王一封手书便送往冀州治下各郡,浩浩荡荡地要求各地征发徭役修渠修路。
不是燕北急,而是他终于在这会意识到天下大乱是他手中最重要的筹码,越是官僚吏治不够完善,他的命令才越容易得到贯彻执行。或许在将来,当重新承汉制之后,他的权柄未必能比得上现在。
太史慈部兵马在五月再度启程,八月时在故中鲜卑的地域中传回书信,言明步度根已率部落向东扩张,不过限于时间,迁徙至中鲜卑故地的鲜卑部落势力分散,各个击破不算困难。
步度根也是胆大而有野心的,轲比能刚刚被击溃至瀚海,他便忙着来抢地盘,倘若燕北性情中再多些许温和,或许汉与鲜卑之间轻而易举便能得到十年二十年的边境安定但显然这并非是燕北所想得到的。
自有史以来,中原王朝这些种地的与草原上那些放马的战争就从未停止过,终秦汉两代数不尽的皇帝都想要终结这个麻烦,但始终没有找到最好的解决办法。攻伐,人们试过了,不论秦皇以蒙恬修长城击塞外、还是汉武以卫霍击败匈奴、亦或是时至后汉,以大将军窦宪击北匈奴远走西域、收南匈奴于汉家内附。
这个麻烦解决了吗
并没有,匈奴在时有匈奴、匈奴不在了有鲜卑,似乎永远都没有尽头。
人们用防御、有守势与应对,付出小而见效快,可能鲜卑人掠夺十来年,损失都不及赵王燕仲卿下令远征鲜卑一次的耗费大。
越是如此,越不愿去征去讨,越愿意用温和手段来对付他们。
可此消彼长之下,长此以往,汉家哪里还有与北面争锋的能力。
比起一封降书,燕北更希望一劳永逸地解决麻烦。更重要的原因是,此时此刻,大约是二百年来汉家力量最强悍的时期,倘若丢掉这个机会,燕北可不认为他的后辈能有他这么好的时机。
这不是空话,此时此刻的赵国,在财力、国力上,要比桓灵之时强大三倍不止。
天下大乱不是好事,但燕北同样借着天下大乱这股东风自幽东起摧毁了这片土地上固有的土地兼并,除掉那些藏匿户口拒缴赋税的豪强,将赋税重新收入国库。过去豪强在地方有强大的话语权,即使行制稍有违背律法,地方也未必能约束住他们,可现在不同了,天下大乱带来的直接改变就是从文明走向野蛮,诸侯稍有不满便将其人杀掉,哪里还有他们腾挪闪躲的余地。
说来残忍,十几年兼并战争过去,燕氏治下的百姓数量比照先帝时,居然非但没有减少,反而还有所增加。这并不是说各地战争没有死人,恰恰相反,因为战争、疾病、饥饿而死的人成千上万,但却比不上这些人北方繁衍生息的人口。
幽冀二州,早在十年前就安定了。荀悦的田策以户为单位限定最多拥有的田产,却也规定了以口计算最低拥有的田产,这一法度尤其在燕北亲自决定实行二次改革,整饬地方分配田地之后潜移默化地鼓励了百姓生育。
更多的丁口便能得到更多拥有田产的机会,何况由州、郡、县、乡、里五级层层传下直至由太学诸生担任的里令、乡令直接掌管分与百姓的农具,让平民黔首所能开垦、耕种的田地再度增多,原先一人耕五十亩,现在一人能耕六十亩甚至七十亩。
田地比先帝时多、人口比先帝时多,最可气的是燕氏施行十税一的田税制度,在燕北心里拿自己的国库去与先帝时三十税一相比较是不是太欺负人了
但其实燕氏的赋税是不重的,先帝时虽然田税三十税一,但其他钱税着实严苛,燕北就不收那么多钱赋,他的钱财进项主要在商税这一块。商贾卖出东西多少钱,商市抽取十分之一。
燕氏的赋税看起来严重,但在同时期诸侯施行的赋税当中却算是轻的,早年曹操在兖州施行屯田,所有田地都归兖州所有,种出的粮食与官府分成,用官牛者六四分、用私牛者五五分,那才叫严苛。
诸侯为了养兵,可谓无所不用其极。
这也决定了燕氏征服诸州后,几乎没有反叛的土壤,造什么反,老百姓一看,哟赵王来了收税比原先低了八成除了壮丁每月都要操练之外似乎没什么不好,再加上有大军
小说推荐:【黎明小说】《这真不是机械飞升》《神农道君》【笔记阁】【零点小说网】【耐看小说网】《肝到厨神才算开始》《制霸超级碗》【穿越流小说】《朕就是万历帝》
天才一秒记住【重生流小说】地址:chongshengliu.com,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