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言又应付了一波亲戚才和李亦然顺利离开。
一出门,李亦然紧紧的抱住他,任由乐言说什么都不撒手。
“今天夜里抱了那么久,还没抱够?”乐言也回抱住她。
你以为我不想与你亲近?
我只是不好意思.
李亦然在他后背上拍了一下,不想让他提今夜的过往。
你说这.我更撒不开手了。
乐言摸着李亦然的头发问:
“我们去哪儿?”
大过节的,你自己出来这是要去哪里?
李亦然从乐言的肩膀上离开:
“你不是想知道,之前面对催婚我会怎么办吗?”
“啊?”
大年初一街上没有什么车,也没有什么行人,连店铺开的都不多。
在这个阳光明媚的午后,身穿情侣装的乐言和李亦然手拉手走在略显冷清的小城街道上,这是在一起后从来没有过的体验。
虽然街道冷清,但李亦然的心热呼呼的,设想中的画面终于实现了。
她开心的跳到花坛上,像孩子一样顺着花坛边走。
乐言护花使者般拉着她的手:
“所以你的应对之策就是躲?”
李亦然要去的地方居然是她的小学、初中和高中。
她说每年春节回家都得去学校看看。
看看学校变没变样,看看周围的建筑变没变样。
如果不去一趟,感觉这个年跟没过似的。
李亦然一边努力保持平衡,一边给乐言解释:
“刚开始的两年确实是躲,想找个理由出去,但春节能去的地方不多,突发奇想的就走去学校了。之后每年看到的景象都不一样.开始真心想去看一眼,怕突然有一天再路过都认不出来了。”
小城市的城市变化比不过大城市,但李亦然离开家的这些年变化也不小。
老房子拆的拆,翻新的翻新,记忆中的画面渐渐变得模糊,很多细节也记不清楚了。
而整个幼年和少年时期的经历和她选择音乐这条路息息相关,她不想丢掉自己的初心,想要尽一切可能的抓住它,记住它。
李亦然指着不远处的一排红色砖楼,兴奋的对乐言说:
“这里是我小时候的家,一直住到高中。”
乐言顺着李亦然手指的方向看,发现那楼下的很多间底商还开着:
“他们没休息?”
这一路上,街两侧的店铺十个里面有九个是关着的。
那边一排几乎全都开着这可有点新鲜了。
“嗯啊。”李亦然撑着乐言的肩膀跳下花坛,“那边的老板全是住楼上的街坊,每年春节都不打烊。”
乐言笑着问她:
“这你都知道?”
李亦然拉住乐言的手,欢快的跑过去:
“那当然,吃了十几年!走走,去买点。”
“还吃?”乐言被李亦然拖着走,“你中午没吃饱吗?”
从李亦然家旧小区离开时,乐言手里拿的全是吃的。
李亦然每个只咬了一口,剩下全都交给乐言。
“买太多了。”乐言嘴巴塞得满满当当,口齿不清的说。
相较于国民知名度较高的李亦然,乐言的脸并不算大众,而且现在路人基本没什么人,他敢摘下口罩轻松的边吃边走。
李亦然蹦蹦跳跳的走在前面:
“这些都是我小时候爱吃的东西,想让你尝尝。”
乐言从来没见过这么可爱的李亦然,加快脚步追上她:
“现在去哪儿?”
“先去我的小学吧。”
李亦然的小学、初中和高中都距离之前的家不远,路程不超过10分钟。
在去小学的路上,李亦然指着左右两侧的事物不停给乐言介绍。
“那家店以前是租录像带的,我看的第一部电影就是在那里租的。”
“这附近有只特别胖的流浪猫,它经常在那个屋檐下睡觉,我撸过好多次。”
“喏,这家面可好吃了,下次有机会带你来吃,但必须在店里吃,打包就影响口感了。”
“这里!就是这里!有一年我站在这里躲雨,看到墙壁上好多蜗牛在爬,我觉得它们好顽强啊,那个画面在我脑海里一直忘不掉,就是因为这个画面,我写出了人生的第一首歌。”
李亦然滔滔不绝的说着,希望把所有童年回忆都讲给乐言听。
几分钟后,他们停到一所外墙脱落严重的学校门口。
李亦然的表情在看到那些脱落的墙皮时黯淡下来:
“上次来时感觉没这么旧.”
她拿出手机,查看前几次来时拍的照片。
这是她最不想看到的情形——记忆中的那些画面产生变化了。
学校门口的小食摊取缔了,小卖部没了,文具店也拆了,现在连承载着无数记忆的学校也要物是人非了吗?
乐言走到李亦然身边,随着她看手机上的老照片:
“人会老,学校也会老,你现在回头看小学时的照片肯定变化很大,学校也是一样。”
李亦然摸向斑驳的外墙皮,感慨万千的说:
“我有的时候很矛盾。”
乐言侧头问:
“矛盾什么?”
“有的时候我会向前看,认为只要努力明天一定会比今天好;但有的时候,我又希望不要向前再走了,因为过去的事物离我们越来越远。”
李亦然是创作型歌手。
创作能力强的人,都会对周围事物有更加敏锐的情绪反馈。
看到欢喜离别,看到一年四季,甚至看到一花一草都会有感,才能维持住创作的热情。
乐言贴近李亦然安慰:
“但你知道的我们没办法留住过去。”
李亦然叹了一口气:
“所以会伤心啊,对于无能为力的事,除了伤心做不到其他,可能有一天我会忘记这里,忘记过去,忘记很多让我怦然心动过的东西。”
小学之旅让李亦然的情绪低落下来,她把双手插入大衣口袋:
“走吧,看电影去。”
“看电影?”乐言跟上她问,“不去初中和高中了?”
李亦然摇摇头:
“咱们还没看过电影呢,春节档上了好几部。”
情绪低落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李亦然突然意识到,她这一路讲的所有事物和对过去的缅怀,都和乐言没有什么关系。
回忆是特属于自己的私人物品,即使你讲述的再天花烂坠,对方也很难感同身受。
所以带乐言出来回忆过去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她可能感慨万千,但对于乐言来说就有些无聊了。
和乐言一起看电影也在她的心愿清单上。
走吧,干点咱们都感兴趣的!
但乐言突然拦在她的身前:
“我想去看看你的初中和高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