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wn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重生流小说chongshengliu.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自信,让我在与他们的相处中,比面对我应用了能力的对象还要舒服。
他们私藏光珠子的进度并不顺利。自从得知有护理人员这样会巡视管理固定资产的内勤岗位后,他们就放弃了找闲置空屋的念头,只能将光珠子零散收藏在各处的容器中。
那种能完全隔绝光源的黑皮袋,在基地中是有数的。
黑皮袋就像光珠子,除每人必要的配额外,余量都严格保管在专人手中。他们没法多拿。
私藏的光珠子聚集起来时又太亮了,能穿透塑料和普通织物,合适的容器实在很难找。
他们几乎都快放弃了继续累积的计划,打算等找到靠谱储存方式时,再来偷取。
他们的基地调查计划也在继续。我目前的排班时间和他们重合度比较高,空闲时会和他们一起在基地里冒险走走。
基地整体规模并不大。我在集会所查阅名册,接待队伍,估计基地成员总数在两百以上。
之所以数字不准确,是因为名册上很多人都在失踪或外出状态。不是每天外出的矿工小队都能按时归来,归来时也未必是全数——大哥小弟小妹他们倒是很幸运,没遇到减员的情况,据说是因为他们有个经验丰富且能规避风险的领队。
这种规模的组织,放在过去的人类社会里,充其量只能算是家小型企业。
基地的宿舍都是些借地势挖掘或搭建出来的房屋,散落各处,靠地道串联。
“像是蚁道和蚁室。”大哥说,“我们在立体蚁巢中。”
在他们的领路下,我渐渐记住了这里的道路。
基地的整体地形也不复杂,几条地道都是以集会所为中心,像是守护花苞的藤蔓,高低交错。
我们一度往高处寻找,但是没有找到通往地表的出口。
我想,这座基地太小了,我记得当初养病时居住的那间屋子离集会所很远。
要么是护理人员在带路时领着我绕路,要么,我当初就是被特意安排在了基地外的某个偏远据点。
他们在寻找线索,我也在有意识找那个房间。
调查组会在基地中一间间房屋敲门过去,如果是闲置空屋或恰逢主人离开,就由小弟开锁进去检查。小弟的撬锁技能已经快磨炼得炉火纯青了,但我们还未找到仓库、档案室、秘密会议室之类的特殊场所。
如果敲门时有人应,就更合调查组的意。人是比物更重要的信息来源。这时就轮到大哥出面,他看人下菜碟。
他做的那些事都是我做不到的。
他记得住曾在集会所见过聊过的人,和他们攀交情,说是特地登门拜访,请求指导些在基地生存和挖矿的经验;
他不畏惧陌生人,假称是新人来见邻居,虚心地打听基地的规矩;
他还会辨别他人的性情,有时对方开门后就会立即道歉,说是新人走错路,然后快速领着我们离开。
这些对“他人”下的功夫,都是我从未磨炼过的能力——如果让我选,我希望世界上没有“他人”。
我们也会敲到其他新人的门。大哥会与他们交换情报,分享一些知识,但对自身更长远的调查计划有所保留。
他也没有邀请其他人加入我们的调查。
“四人小组是最合适的行动组规模。”大哥解释,“在提出具体的行动目标前,不需要盲目集结群众。”
小弟立刻反驳,“之前三个人的时候你也是这样说的。”
我问,“具体行动目标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