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流小说【chongshengliu.com】第一时间更新《穿成女主的矮小黑妹妹》最新章节。
经过奶奶的事,她深刻认识到健康的重要性。这次小花管用,那下次,下下次呢?其他没有小花的人家呢?她有奶奶,别人也有爷爷奶奶兄弟姐妹,不能为了眼前利益而害了乡亲。
“爸,明天先别去乡政府。”
本来说好明儿要去乡政府提建厂的事,租地需要政府出面。
“要不还是别开在咱们村了,金山银山,不如自己的绿水青山。”
林大伯是女儿奴,闺女说啥都对,都有道理,“行,那咱们找个没人住的地方开,租地钱包我身上。”
林雨桐心想,这年头又不是古代闹饥荒,哪儿哪儿都荒无人烟,荣安一带发展得好,多少外乡人还巴不得迁过来呢,早就人满为患。当然,嘴上肯定是不忍心泼老爸凉水的。
她打心底里觉着,这样的地方是不可能找到的。
***
自从回家,乔大花精神好了不少,却再难回到病前。家里活也没心思干,整天就在村口晒晒太阳,听听收音机,也不爱跟人聊天了。
只多了个事项——每天提溜着强子耳朵让念书。
考大学,好像成了她一个人的执念。
雨桐知道原因,却只能看在眼里,急在心上。
这段日子里,唯一的好消息就是沈浪的毕业论文过了,成为D国理工唯一一名能正常毕业的华人研究生。
不好不坏的消息是——他已经申请了同校同导师的博士研究生,而且通过了。最快还有两年才能回国,至于能有多慢,雨桐不敢想象。
消息传回国内,兄弟们为他欢呼雀跃,都说这小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梦想就要实现了。连远在荣安的杨乔顺,哦不,杨校长也知道了,在校会上把他树作典型,鼓舞了成千上万的学子。
走出去,就会像沈浪学长一样,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
现在基础再差,能有当年的沈浪学长差?
家庭再贫困,能有当年的沈浪学长贫困?
新年前一天,雨桐忽然又大半夜接到老爸的电话,吓得心惊胆战。
“桐桐,厂址我给你找到了!”
☆、114
林大伯的办事效率很高。
雨桐本已不抱希望的事儿,他居然给办妥了。
一开始,雨桐还以为他大半夜偷偷跟人喝醉酒了,可一问那地址,还真是荒无人烟的地儿。
荣安跟隔壁乡镇之间的分界是一条臭水河,农村也没啥垃圾集中处理的设施,家家户户生活垃圾全倒水沟里,雨水冲刷下,垃圾顺着水沟漂流汇入河里,越来越臭,顾名臭水河。
河流两岸的原住民搬的搬,走的走,方圆五公里内早就没了人烟。
臭水河最下游地势低洼,四周被高山环绕,早几年是一片沼泽,后来天气干旱,水分蒸发,沼泽变成盐碱地,种不了庄稼,住不了人,是真正的荒郊野外。而且,有这么大一片草地作为缓冲地带,有害物质流不出去,对隔壁乡镇危害也不大。
从人群、面积、地势、风向甚至地价上来看,这儿都是电子厂最佳选址。
趁着周末,雨桐飞回去实地考察,还有郭明康帮她从南方挖来的技术骨干,自带成熟的开厂经验,生产线也精通,虽然贵但值。
大家开着车、骑着摩托把荣安附近几个乡镇转了个遍,都觉着只有这个地方是最理想的。
因为还在荣安境内,乡政府一听说这项目乐得嘴都合不拢,别说开一个,就是开十个八个也愿意。别的地儿招商引资忙得头都秃了,他们这儿是金凤凰自个儿带着金蛋飞回来了。乡里开会讨论,同意头三年地租收最低档,在国家政策范围内给予最大的税收优惠。
说干就干,林雨桐把华都分公司的财务人员抽调过来,配合林大伯和舅舅开始施工,有时候郭老没事儿也会过来转转,提点意见啥的。
钱到位了工程进度很快,待她期末考完回来,工厂基础构架已经拔地而起。顺便也从“二师兄”团队里找了两人过来,带着新招聘来的大学生,成立研发团队。
原配件、无尘车间全按专家标准配备,为了保证配件质量,她又亲自带人去南方,挑了几个不同厂家不同批次采购。
同时,为了进出方便,她给自己配了名司机。
“林总,回家还是去工厂?”新来的司机叫小龙,浓眉大眼特机灵,关键开车技术贼好,连老司机林大伯都称赞不已。
雨桐靠在座椅上,舒服的伸直了腿,“先回家吧。”
刚从南方回来,奶奶肯定想她了。
一进门,忽然听见堂屋里有人说话,虽然是陈家坪口音,记忆里却没印象。
“六婶从小看着他长大,干活最舍得出力气,而且咱是一家人,给你们干就是给自己干,你们放一百个心。”
“知道他品性好,可工厂是桐桐开的,我个大字不识的老太婆懂啥?我啊,半只脚踏进棺材,能有口吃的就行,年轻人的事不掺和。”
“不是,六婶,咱不看僧面看佛面,好歹一家人。那陈大亮家的,男人去当分拣工,女人养蜂捉鱼,你们还帮着卖外省去,日子过得红红火火,你们不能眼睁睁看着咱过得不如他们啊。”
“还有那马寡妇,平时病得走路都带喘,这招来干啥,就是个累赘!”
林雨桐不喜欢听这些话,陈大亮家好过,那是因为人两口子能干,公司招人才不管是不是外姓人。“瞧婶子说的,我大亮叔干活一个顶俩,大亮婶子每次寄快递都按重量给快递费,咱们不存在帮不帮谁,这是他们自个儿争取来的。”
她想起来了,上个月老爸在电话里说,村里有人也想让帮忙卖山货,可他们货不好,价又贵,还不给快递费,这不耍流氓嘛!
女人也想到这茬,脸色涨红,“桐桐良心可真好,专扒外姓人。”
林雨桐刚回来,懒得跟她解释,大象才不用在意蚂蚁的想法。
乔大花把女人带来的红糖豆奶粉塞回去,给推出门了。“以前穷得老鼠不进门,现在可好,跟赶集似的。”
“这些个长舌妇,甭在意她们说啥,招工的事儿不用看我面子。”
雨桐点点头,招工可是大事。自从听说他们要建电子厂,整个陈家坪沸腾了。不止同村乡亲,附近十里八村都开始活络起来,抱着大公鸡提着腊肉登林家门。
种果子是能挣点钱,可他们没有白云山,没有特定品牌,价格卖不上去。反倒是男人出去当分拣工那几家,席梦思大彩电小汽车的买回来,大家这才意识到有一份稳定工作的重要性。
一听说林家还要建电子厂,骑摩托车来回也就个把小时,谁能不心动?
雨桐想把厂子建荣安,本也就是抱着造福乡里的想法。工地开工招的建筑工人也是本地人,后来又在镇上贴出招聘启事,凡十八岁以上,五十岁以下身体健康的男女都可以。
但对于军属、孤寡、有子女在上学的家庭,也会适当放宽条件。刚才女人提到的马寡妇,就是男人死了,公婆只顾小叔子,她一个人拖俩闺女,一个初中,一个高中。每年学费就靠她种菜卖,起早贪黑一块两块的攒,村里有些长舌妇笑她想不开,把闺女扔婆家,自个儿改嫁个男人不好?非要这么死熬着。
林家上下却没有不佩服她的,这比当年的乔大花还辛苦啊。
她身体也确实不好,但厂里总有轻松的岗位,实在不行给打扫卫生也成。雨桐坚信,自己作为老板,想给村里特殊人群安排几个岗位还是可以的。
正想着,忽然听见有人敲门。小龙迅速跑过去,“你们找谁?”
门口站着十来个男男女女,最前面的老头须发花白,拄着拐杖颤颤巍巍,“张灵坤是不住这儿?”也不管别人咋说,头先伸进来,东张西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