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流小说【chongshengliu.com】第一时间更新《自由与枷锁之囚牢》最新章节。
老和尚站起身,说道:"地藏菩萨的平等大慈,体现在三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是'性空平等'。《心经》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从究竟意义上说,一切众生本性平等,都具有佛性。就像这些菜,虽然外表不同,但它们的种子本质是一样的。众生也是如此,不管是君王还是乞丐,不管是善人还是恶人,他们的本性都是清净的。地藏菩萨看到的正是这个本性。"
第二个层面是'缘起平等'。《华严经》说:'一切法无自性,皆从缘起。'每个人的善恶都是因缘和合的结果,有些人今生作恶,可能是因为前世的业力所致;有些人今生向善,也可能是因为善缘际会。"老和尚捧起一把泥土说:"就像这泥土,它不会选择要滋养哪株菜。地藏菩萨的慈悲也是这样,不分别众生的善恶,只看他们的可度因缘。"
第三个层面是'解脱平等'。《地藏经》说:'我今尽形寿,献身于佛法,誓愿救众生,不辞多劫苦。'地藏菩萨看到每个众生都有解脱的可能性,所以他的慈悲没有边界。"
老和尚继续说:"地藏菩萨度生有四个特点。第一是'无条件',不要求众生先有多大的善根福德。第二是'无分别',不计较众生的身份地位。第三是'无时限',哪怕要经过千百劫也在所不惜。第四是'无保留',全心全意地付出。"
在《地藏经》中记载了很多地藏菩萨度化众生的故事。有的是帮助重病的人,有的是救度造恶的人,有的是超度亡魂。这些故事告诉我们,地藏菩萨的慈悲是没有条件的。有个故事说,有一个造了很多恶业的人死后堕入地狱。他生前曾经供养过一尊地藏菩萨像,正是这一点善根,让地藏菩萨能够找到度化他的机会。这就是平等大慈的体现。
老和尚拿起洒水壶,给菜园浇水:"你们看,我浇水的时候,不会因为这株菜长得不好就不给它水。地藏菩萨的慈悲也是这样,不会因为众生有罪就放弃他们。在修行的路上,我们也要学习这种平等心。不轻视任何人,不放弃任何人,因为每个人都有成佛的可能。这就是地藏菩萨教给我们最重要的一课。"
老和尚最后说:"平等大慈的真正含义,不是对所有人一视同仁,而是看到每个人内在的佛性;不是不分善恶,而是给每个人改过的机会;不是无差别的慈悲,而是应机施教的智慧。"夕阳西下,老和尚的开示让在场的每个人都深有感触。从此以后,他们不再以善恶好坏来评判他人,而是学会以平等心来待人处事。
在这座古老的寺院里,那片菜园依然生机勃勃,诉说着这个永恒的真理:众生平等,佛性本具;慈悲无限,智慧无量。地藏菩萨以其平等大慈,教导我们用无分别心来看待世界,用平等心来对待众生。
说到这里,故事讲完了,老者看着宁致远,宁致远还在沉思着这个故事。
都说‘天道有轮回,苍天饶过谁’,年轻的时候宁致远是不信命的,他一度认为所谓的‘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只是对结果的被动服从而已,骨子里还是几千年来老百姓服从、顺从的基因在作祟。
可是,有些东西那就是由不得你不信。很多事情都好像是冥冥中自有天意一样,也许真的就是别人说所的‘所有来自命运对你的馈赠,其实早就在暗中给你标好了价格’。
从他被抓的那天一反往常的没有像往常一样睡懒觉,到在被抓的前段时间右眼皮一直跳,跳的你对着镜子看都能用肉眼看出来,再到现在,就这么巧合的碰上了一位所谓的‘股市大神’,然后又接到了哥哥发过来的他们集团外联部经理,也是一位阅历丰富的老者对他的点拨,所有的事情,都好像是皆有因缘注定。
宁致远也爱看些关于佛教的公案和佛学上的小故事,在之前他也很喜欢到寺庙里去吃吃斋饭,然后跟里面的僧人聊上几句。
最让宁致远拍案叫绝的是禅宗上的的一段公案。
说是大慧宗杲禅师的法嗣,东川人,从前跟随圆悟克勤禅师参禅,在金山的时候因匪乱,被掳走,后来逃脱,但是回来后圆悟克勤禅师已经圆寂,于是便跟着大慧宗杲继续学习,在众径山当首座。
话说当年有个尼姑叫“无着”,号妙总禅师。三十多岁出家,出家前就住在杭州大慧禅师那里。道颜首座觉得不像话,经常说些难听话。大慧宗杲禅师说:她虽然是女子,但是很有慧根。道颜禅师不予理会。
大慧禅师命令道颜必须见一见无着,道颜禅师不得已,便去方丈通报。
无着说:首座,咱们是佛法相见还是世法相见?
道颜禅师说:佛法相见。
(所谓世法相见,就是俗世中的交往应酬,喝茶聊天,互相吹捧,不见高低。所谓佛法见,就是两人要辩经斗法,一定要分个输赢上下出来。道颜回答佛法相见,摆明自己就是来挑事儿的)
无着说:左右下去,禅师进来。
道颜禅师来到帐子前,看见无着一丝不挂,仰面躺在床上。
道颜禅师便指着无着的桃花丛问:这里是甚么去处?
无着说:三世诸佛,六代祖师,天下老和尚,皆从此中出。
道颜禅师说:能让老僧进入吗?
无着说:我这里不度驴只度马。
道颜禅师无语。
无着说:我与首座相见了。
说完便起身穿衣服,道颜禅师怏怏不乐的走出。
为什么宁致远会觉得这个公案很高超呢?无非就是年轻时荷尔蒙旺盛,很多时候、很多处境下,你会在面临着极具诱惑时天人交战,也许你一时间难以做出决定,而在事后后悔不已,然后想找个合理的理由在内心说服自己罢了。
其实在早期佛教理论尚稚嫩时,那些偷鸡摸狗的事,和尚们还不敢拿来说事,可‘禅宗’大兴以后,他们发明了所谓‘不分别’‘不执著’理论,要‘合法地’‘公开地’去娶妻纳妾,去挟妓冶游。所谓不分别,就是男女无别,譬如观音菩萨其实是无性的,可男可女亦男亦女不男不女可人可兽;既然不分别,那么行男女之事,就是不分别了,如果你指斥其非,倒是你把男女分得太清了。不执著也无非如此。
很明显,高超的理论向来是下流的借口,不分别不执著也如此。虽然如此,如果这种下流是有益于人性的,下流就下流,由他去吧。
所以,到了南宋时济宗禅师宋杲就说出“饮食酒肉,不碍菩提;行盗行淫,无妨般若”的话。不仅如此,佛教甚至存在“以欲止欲”的主张,鼓励你先纵欲,纵欲之后,一切看开,禁欲也不难了。在这种高超的理论下,也出现不少高人的高超故事,道颜禅师和无着的这个公案就是如此。
刚宁致远说‘皆有因缘注定’,也是在看电视剧《天道》时,主人公**英和五台山智玄大师的一段对话。在那段对话里,**英的一首词中的“一悲一喜一枯荣,哪个前生注定”被智玄大师改成“一生一灭一枯荣,皆有因缘注定”,格局立变,灭了嗔痴。人的境界与格局,永远都是在经历中才能获得最深的感悟的道理,无论谁都一样但人性里的极致,却是任凭谁都无法掌控与扭转的。
因为这位‘股市大神’也喜爱佛法,宁致远就投其所好,跟他聊起了佛教上有趣的公案和自己的一些见解。也是因为这位大神在回答宁致远“该怎么称呼您时”,只是说了“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颇有佛教里大师开示时啥都不明说而让你自己去悟的架势。
“大道至简,简而不凡;无欲则刚,有容乃大;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你就叫我“简老师”吧。这位‘股市大神’睿智的说道。
既然你说到了佛学的公案,也提到了‘禅宗’,那我就接着你刚说的智玄大师替**英改诗的这个道理,跟你讲一个六祖惠能替僧人方辩改诗的故事,这个记录在《六祖坛经》的第七品里,你来听听。接下来,简老师开始了讲述:
僧人方辩是西蜀人,来到曹溪山见到六祖惠能,六祖禅师正在一汪清泉里洗五祖弘忍传下来的袈裟,僧人方辩说明来意,六祖问他擅长什么?方辩说自己擅长雕塑,于是六祖让他雕了一座高七寸的佛像。
六祖看后评说:“汝只解塑性,不解佛性。”
有一僧人就拿出卧轮禅师的一首偈说:
卧轮有伎俩,能断百思想。
对境心不起,菩提日日长。
六祖惠能一听,便说,这首偈根本就没有明心见性,如果按这样来修行的话,只会加重自身的束缚。
于是他将其改动了六个字,变成了以下这样:
惠能没伎俩,不断百思想;
对境心数起,菩提作么长?
“怎么样,这两首之间的境界格局,也是高下立见,你能明白吧”,简老师说道。
“我明白,这个里面的深意,其实从六祖慧能最为大家所熟知的故事里就可以参透一二,我就在您面前班门弄斧下啦”,宁致远打趣道。
“好呀,你说来听听”,简老师带着赞许的目光看着宁致远。
宁致远会心一笑,说道:“故事是说六祖惠能在最初进入黄梅五祖门下时,还在后院劈柴萶米,干了八个多院后,五祖弘忍召见弟子们说,谁能写出一首开悟的偈子,就将衣钵传承给谁。
五祖的大弟子神秀,是公认的有辩才造诣的高徒,他在三更时,写了一首偈子在廊下墙上,如果五祖认可,那就承认,如果不行,谁也不知道是他写的,也有退路。
神秀便将这首自认为很好的偈子写在了墙上: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五祖早已知道了这是神秀作的,对他说:“此偈,未见本性,只到门外,未入门内。如此见解,觅无上菩提,了不可得。”
神秀被五祖评价说佛法天份尚缺,还未开悟,让他回去再揣摩体悟一下。
几天后,惠能在后院听一童子口里念着神秀的这首偈,然后将五祖传承衣钵一事说了,惠能立马觉醒,说自己要为来生结缘,也要去作偈子,于是他便写下了这首人尽皆知的绝偈: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惠能就是凭借这首偈,得到了五祖的衣钵,成了六祖禅师。
宁致远说完,看向简老师,简老师正在眉头紧走,这是他思考时的习惯。
“真的是妙啊,从**英的诗再联想到六祖惠能的这两首诗,同样都是改动,前后对比的境界却相差了十万八千里啊。字面上的改动,实则是见底、格局、境界、学识等综合悟性的体现”,简老师意味深长的说道。
”也不得不承认,人的境界,一方面是需要天赋的,另一方面则是来自于深度思考的能力,是对人对事的悟性。我就是这一点太欠缺了,这不,到这里来找补了,哈哈”,宁致远不忘调侃的说道。
天才一秒记住【重生流小说】地址:chongshengliu.com,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