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流小说

明朝那些事67《王象乾太祖母》

天才一秒记住【重生流小说】地址:chongshengliu.com

万历二十三年的秋末,运河边上的德州城飘着细雪。十六岁的周阿姊蹲在青石板上搓洗着衣裳,指节冻得通红,水面上腾起的白气混着远处漕船的号子声,把人的心思都泡得发沉。她抬头望了望自家门楣上新挂的木牌,"王记布庄"四个漆字在暮色里泛着冷光,想起三日前爹爹握着她的手,将这枚刻着"周"字的银簪塞进她掌心:"阿姊啊,王家世代走漕运,家底厚实,你嫁过去......"

王家的迎亲船是在腊月廿三到的德州。周阿姊隔着红盖头,听见船头的梢公喊"过闸喽",船身猛地一顿,水花拍打着船板,像极了她此刻七上八下的心。拜堂时抬头望了眼新郎,二十岁的王承宗生得浓眉大眼,腰间坠着块半旧的和田玉,正是三个月前在城隍庙替她捡发簪的少年。

婚后头三个月,王承宗常跟着船队南下,周阿姊便跟着婆婆在布庄里学管账。婆婆姓杨,是沧州大户出身,说话做事都带着股利落劲儿,教她打算盘时总说:"咱们王家虽是行商,却最讲究个'信'字,账上一分一毫都错不得。"直到春分那日,船队归来,王承宗卸了货便拉着她去看舱底——整整齐齐码着二十匹苏绣,月白色的缎面上绣着并蒂莲,是他特意从苏州请来绣娘,照着她的生辰八字纹样绣的。

日子就这么在运河的涛声里淌着。周阿姊渐渐发现,王家的漕船总比别家的要快些稳些,直到有回跟着船队送粮,半夜里听见公公平日里最器重的老梢公叹气:"承宗他爹当年走辽东,就是为了给咱们找条避开倭寇的近路......"她这才知道,丈夫的父亲十年前在海上遇了风浪,连尸首都没寻着,如今这一大家子,全靠公公和丈夫咬牙撑着。

万历二十七年夏天,运河闹了蝗灾。蝗虫过境时,天昏地暗,周阿姊抱着刚满周岁的儿子站在布庄门口,看着那些黑黢黢的虫子扑在窗纸上,沙沙声像极了当年迎亲船上的雨。更要命的是,朝廷要征调漕船运兵去朝鲜,王家二十条大船全被扣了,公公急得咳血,王承宗咬咬牙,带着剩下的五条小船走了海路。

这一走就是半年。腊月里下着冻雨,周阿姊在灶前熬着参汤,突然听见街角传来喧哗声,几个浑身是伤的水手撞开了门:"大奶奶!大爷的船在成山角遇了风浪,船......沉了......"她手里的汤勺"当啷"落地,汤汤水水泼在青石板上,转瞬凝成冰碴。

王家的灵堂设在正厅,白幡在风里哗哗地响。周阿姊跪在蒲团上,看着婆婆对着丈夫的衣冠冢哭得昏过去三次,突然发现六岁的小叔子躲在廊柱后抹眼泪。她擦干脸上的泪,慢慢爬起来,给老人喂了参汤,又把小叔子抱在膝头:"阿弟别怕,咱们王家的船,总有一天会再驶进运河的。"

从那以后,布庄的算盘声从早到晚没停过。周阿姊跟着账房先生学看货单,跟着老梢公学认船图,甚至跟着脚夫们学捆货——有回不小心被麻绳勒破了手,血珠滴在账本上,她却笑了:"正好,这红点子就当是给咱们王家的船画的引路灯。"

万历三十五年,后金在辽东起兵。德州城开始戒严,漕运的货单上多了些"军粮甲胄"的字样。周阿姊看着公公对着地图叹气,突然想起丈夫生前说过,从胶州湾走海路到天津卫,有条近道能避开渤海湾的暗礁。她翻出当年丈夫手绘的海图,带着老梢公和几个水手,亲自押着船走了一趟。

船到胶州湾时遇上大雾,船舵突然失灵,眼看着就要撞上暗礁,周阿姊抱着儿子跪在船头,把丈夫留下的和田玉系在船桅上:"承宗啊,你当年说这玉能保平安,如今咱们王家的船,可全靠你看着了......"说来也奇,玉刚挂上,海面上竟慢慢浮起了夜明珠似的光,引着船绕过了暗礁。后来水手们都说,是大奶奶的诚心感动了海神。

这一趟回来,王家的船运得了朝廷的军需,赚了些银子,却也惹来了眼红的人。腊月里,布庄突然来了几个锦衣卫,说有人告发王家私通后金,要查账。周阿姊把二十年来的账本全搬了出来,每一笔进项出项都记得清清楚楚,甚至连当年给灾民捐的二十石小米都记在附录里。锦衣卫查了三天,最后对着她抱拳:"王夫人果然是女中丈夫。"

天启元年,周阿姊的长孙出生了,取名象乾。孩子满月那天,德州城来了个云游的老尼,摸着孩子的头说:"此子额间有玉轮纹,日后必成大器。"周阿姊看着襁褓里的孙子,想起丈夫去世那年,自己在城隍庙许愿,若王家能渡过劫难,必吃长素十年。如今十年已满,她却舍不得放下算盘——孙子日后要读书,王家的船队要扩建,这世道,总得有人把家底守得牢牢的。

崇祯二年,清兵围了北京城。运河上的商船锐减,王家的船队也只能跑些短途。周阿姊把孙子叫到跟前,指着墙上挂着的海图:"象乾啊,你爷爷当年走海路,为的是给百姓运粮;如今你读书,为的是给天下百姓谋太平。记住,咱们王家的人,手里能打算盘,心里更得装着天下。"

象乾十四岁那年,周阿姊带着他去沧州给婆婆上坟。回来的路上遇上暴雨,祖孙俩躲在破庙里,听着外面的雷声,周阿姊说起自己刚嫁进王家时,总觉得运河的水太急,后来才明白,水急了才能载得动大船。"象乾啊,这世道就像这运河水,有急有缓,可不管怎么变,咱们心里的那盏灯不能灭。"

崇祯十五年,周阿姊已是七旬老人。这年秋天,她坐在布庄的门槛上晒太阳,看着象乾穿着官服回来——他刚被封为右佥都御史,巡抚宣府。孙子跪在她跟前,她摸着他腰间的玉牌,正是当年丈夫留下的那块和田玉,如今传给了孙子。

"祖母,孙儿此去宣府,怕是不能常伴左右了。"

她笑了,眼角的皱纹像运河里的涟漪:"傻孩子,当年你爷爷走海路,我盼着他平安;如今你去守边关,我盼着你护得百姓平安。咱们王家的人,从来不是守着自家灶台的。"

腊月里,周阿姊病了。她躺在雕花床上,看着窗外的雪,突然想起十六岁那年在运河边洗的衣裳,想起迎亲船上的红盖头,想起丈夫临终前没说完的半句话。她把孙子叫到床前,把那枚刻着"周"字的银簪塞给他:"替祖母把它埋在运河边吧,让它看着咱们王家的船,一代一代,往更远的地方去......"

出殡那天,德州城的百姓自发来送葬。船队驶过运河时,所有的船都鸣了三声号子,声震云霄。象乾站在船头,望着祖母的棺木被葬在运河畔的高地上,突然明白,祖母这一辈子,就像这运河水——看似温柔,却能载舟,能润田,能在霜雪里化出春潮,在动荡中守住根本。

多年后,王象乾在宣府任上,收到从德州寄来的信,说运河边的那座新修的娘娘庙,百姓们给取了个名,叫"护漕圣母祠",供的是位身着布衣、手持算盘的女子。他摸着腰间的和田玉,仿佛又听见祖母在耳边说:"运河水长,王家的路,要走得正,走得稳啊......"

暮色里,运河水依旧滔滔东去,载着无数人的故事,流向不知尽头的远方。而周阿姊的故事,就像她亲手绣在账本封面上的那朵并蒂莲,虽经风雨,却始终在岁月的长河里,绽放着属于她的温柔与坚韧。

《九州民间志》转载请注明来源:重生流小说chongshengliu.com,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新书推荐

罗刹国鬼故事盗墓:来自一位南派土夫子的自传我的阴婚老公是阎王重案六组电视剧改编追魂传轮回手札可恶,这个辅警异常的强我在泯灭之地斩鬼盗墓,张海杏亲口喂我服下尸鳖丹惊悚游戏:欢迎来到人类斗兽场灵异复苏的恐怖时代我是诡异之主盗墓笔记之系统失灵误绑定了无邪林正英,你管盘古叫僵尸?荒海求生:从小破船到航空母舰港片:卧底李光耀的成长史明侦探陆用体验必死角色X号房盗墓:仙墓养出永恒族重案六组之暗影之下综影视:她,不走寻常路民间道士回忆录无尽恐怖楼梯我只破案,抓人有警花老婆阴间铺子捉鬼日记本我拿阳寿玩恶魔游戏,一发入魂!木屋求生:我能洞悉市场行情诡异复苏末世降临刑警追凶十年,终还冤死者清白无限之从孤岛到无敌盗墓:天官赐祸请不要害怕龙套专属论坛九门后续盗墓:白月光病秧子但技能点满诸天:从打爆美恐开始Backrooms后室探索笔记我还能在规则怪谈里塌房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