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烟》转载请注明来源:重生流小说chongshengliu.com
杨曦一路北行,夜色渐浓之时,到了娄亭县,找了间客栈,要了间上房,嘱咐小二好生伺候马匹,又叫了些饭菜酒食,匆匆吃过,便洗漱就寝了。
纵是一身疲乏,但归心似箭,第二天黎明时分便醒了,起床洗漱,吃了些早饭,去马棚看了看马,喂了些草,饮了些水,又到柜前付过了店钱,一切收拾妥当,出了店,继续乘马北行。
过了娄亭,再行三百里官路,就到了潞水,再过铁索连桥,便是祈君县了,和祈君县西临着的就是铜陵。杨曦边行边在心里盘算着,自己的马一天能行多少里,总共有多少里路程,人休马歇、吃喝拉撒又能占去多少时间,加减乘除,一并算过,快的话六天就能到铜陵,最迟不过八天。希望这八天相安无事,希望自己能顺利到家,希望看到父母无恙,希望看到镇北镖局的招牌依旧铮亮。
一路快马加鞭,不觉出了娄亭已有两个时辰。行至一密林处,光影斑驳渐次闪过,马蹄卷起的尘土在身后飞扬。感性告诉他应该继续前行,远在铜陵的父母时刻都有被黑旗军伤害的危险,但随即又有一个声音告诉他该休息了,因为他已清晰地感觉到座下马的气息沉重了,不时地还会发出嘶嘶声,不能再跑了,万一只图一时之快而累坏了马,反倒耽误了行程。
得找个地方休息了,想着,杨曦一边减缓了马速,一边向密林周边四处观望,希望能找个山泉小溪之类,饮饮马,顺便歇歇脚。也算是苍天照顾,只见密林西侧大概三五十丈距离的地方,银光点点连成了一片,缓缓地向南移动,那是阳光洒在溪水上返出来的光,仿佛照进了杨曦的心里,另其不禁喜上眉梢,看前面有一条小路,被深草埋没,若不是骑在马上向下看,还真是不好发现。路是斜插着通向了小溪的方向,上面杂草乱生,已被人踩得很平,看样子那里是生生地被人踩出了一条路,真是天助我也,杨曦不禁叹道。
行至路口,由于不了解路况,杨曦还是选择了下马牵行,顺便观察下周边环境。下了官路,除了四处相对密集的松树以外,就剩下长得甚是茂盛的野草了,还有草间的昆虫乱跳。杨曦细看了看,没有发现毒虫毒蛇之类,这样的环境更不能暗藏野兽,而且离官路那么近,应该不会有什么危险,便慢慢放松了警惕,由观察渐渐转为了欣赏,这片茂野风光,倒是很像铜松林,只是不知,林子外面,是否也有一大片乱花岗,想到这里不禁唏嘘一阵,黑旗军如若真要南下,不知又会添下多少片乱花岗,天下苍生,才安稳几年啊!
不觉来到溪边,突然发现已有三匹马在此自顾自地饮着水,背上挂着马鞍,缰绳别在鞍里。杨曦四下里一看,果见离溪边稍远的地方围坐着三个人,一身江湖人打扮,看其身形体貌、面色神情,不像寻常之辈,三人此时也注意到了他,双方对视了一眼,杨曦略微欠了欠身,以示友好,另三人不做任何表示,回过身去,继续谈论着被不速之客打断的事情。
杨曦没再看三人一眼,转身牵马来到溪边,也把缰绳别在马鞍上,让马自己去喝水,然后自己找了一块凸石坐了下去,看着近处的溪水潺潺,流光华彩,顿感好生静谧。
然而这种宁静祥和的气氛并没有持续多久,因为相坐不远的三个人的说话声渐渐地大了起来,像是在争论着什么,在这么一个连流水都叮咚作响的环境里,杨曦可以清晰地听到他们在说什么,但他并没有转身去看,而是像什么都没听到一样,安静地看着缓流的小溪,还有自己正在喝水的马,出门在外,这点处事经验他还是有的,所谓非礼勿听,免生是非。但耳朵是无法自由关闭的,那三个人的一声一语,还是听得分明。
有一个声音相对稚嫩,声调却很高,看样子应该是三人中的那个少年的,杨曦虽然只是看了一眼,但那三人的身形样貌、穿着打扮已经是刻在他的脑子里了,就连他们此时争论的情形,杨曦都能想象得出来。
只听少年高声叫道:“为什么要散伙,兄弟们在一起好好的,怎么突然就要散伙了呢?”
这时又有一柔和如流水一般的声音响起,听上去应该是那个看上去二三十岁年纪的书生模样的人的,“小弟莫急,不是说散伙,而是投奔,你也听到北境兄弟们所报的了,如今乱世将起,占山为王的日子到头了,我们不得不另做打算啊”
“投奔哪有山上这般逍遥快活,大碗喝酒,大块吃肉,论秤分金银,山上山下,林子草场,肆马驰骋,哪个敢说,哪个敢管!若是真寄在了别人篱下,一举一动都在人家眼皮底下,起初还会热情满满,日子长了,这不对了,那做错了,糟心烦脑的事情多了去了,那时寨子都没了,想回去都难”
“哈哈哈...”,只听一声浑厚粗犷的朗朗笑声拔地而起,震彻山林,是那个面溪而坐的中年人的,“别看三弟年纪小,知道得还真多”
“大哥还笑得出来”,少年语气急躁,“看现在都火烧眉毛了,我就知道哥哥把咱俩叫出来没好事儿,看吧,这是要砸了咱们的锅呀”
“三弟休要乱语,那是你亲哥,怎么会害你,他这也是为了寨子着想”
“为寨子着想就不应该想出这么一个损招,居然让大家散伙”
“说了不是散伙,是投奔”,书生解释道。
“投奔也有不愿意去的”,少年回呛,“到时候大家各奔东西,能在一起的又有几个?”
“那也比都死了强”,书生语气激动,想来也是无可奈何之举。
“怎么就死了呢?”少年不依不饶,继续道:“寨子有五百人,算上在外面做事的,都找回来,也有小一千了。就算黑旗军来了,我也不怕,大不了和他们拼了,大家都不是吃素的,谁怕谁啊!”
“你又莽撞”,书生顿时激愤起来,“跟你说了多少次,遇事要先在心里盘算一番再做决定,不要动不动就去拼命,你是身手不错,可别忘了‘山外有山,人外有人’,知道黑旗军有多少人吗,五万铁骑,你拼得过来吗?”
“拼不过来又怎样,大不了众兄弟一起下黄泉,一路上说说笑笑,也不孤单寂寞,十八年后又是一群好儿郎!”
“好,说得好”,中年人不禁拍几下手掌,“像三弟这般爽朗豁达之人,如今可是越来越少了”
“哪里是爽朗,分明就是傻”,书生赌气道。
“傻也比胆小如鼠强”,少年呛道。
“说谁胆小如鼠?”
“说你,一听到黑旗军都快吓得尿裤子了,不是胆小如鼠是什么?”
“你懂什么,再这般无礼乱言,信不信我拿家法治你”
少年明显顿了一下,随即低声说道:“说不过就拿家法,算什么好汉”
场面出现了短暂的安静,安静得有几分尴尬。须臾,那个浑厚的声音再次响起,“三弟一向心直口快,二弟见怪不怪,本来就是各抒己见嘛,二弟的家法就先放一放吧”
书生应了一声,“听大哥的”。
中年人又道:“三弟也是,跟自己亲哥也这般不讲规矩,脾气上来了,便不管不顾了,这么多年要不是你哥哥经常劝点你,不知都惹下多少祸事了,想来你这身家小命不知没了多少回了。还不跟你哥哥陪个礼,免得你再受家法之苦”
不多时,少年嗫嗫说道:“小弟莽撞了,望哥哥饶过”
“起来吧,以后切要周全行事”,书生轻声说道。
“好了,好了,今日我看就到这里了,投奔之事非小,还是回寨上听听众兄弟的意思再做定夺不迟,你们说呢?二弟,三弟”
“谨遵大哥安排”,少年和书生同时说道。
然后便是起身、拍身上草屑的声音,三人的脚步声渐行渐近,又渐远,之后便有马嘶声,挪鞍整马声,杨曦一一听着,并没回头看,表现得满不在意的样子,但心里却不停地翻腾思索,结合着衣着、样貌、所说的话,他已经对这三人的身份有了一个大概的猜测。
这片林子应该叫罗陀林,出了罗陀林往北有一座山,叫罗陀山,山上有一寨,叫罗陀寨。罗陀寨名声鹊起之时还得从韩昭将军身上说起,韩昭将军坐镇青葱关之前,曾有过一段扫匪荡寇的日子,也是一段光辉闪烁的日子,但这万丈光芒之下,还存在着一个黑斑,看似不起眼,但确实是很不协调地存在着。
当时韩昭将军兵临罗陀山下,正准备派人上山游说,用自己的威势、战绩,再加上手下的一副好口舌,劝匪众投降,以实现他惯用的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策略的时候,山下突然横蹿出一队人马,人数不多,样貌衣甲却甚是齐整,和韩昭将军成了两军对峙之势。那时的罗陀寨还是一个三百左右人的小寨子,韩昭将军也是奉命去围剿一个大匪落而路过此处,想着剜到筐里都是菜,大小也算是一件功绩,就要顺带收拾了,他也只是带了三百兵士,加上副将五人,说客倒是带了十余个,再加上他自己,将将三百二十人。
当这队人马冲到韩将军跟前的时候,他也倍感突然,不禁受了一惊,心中疑惑到底是什么样的勇气能够支撑着一个三百人的小寨下山来和朝廷兵马对峙呢?不过韩将军并没有多少时间思虑,因为为首的一名小将已经奔着他打马冲过来了,一身布甲,手中持着长棍,看年纪还是一个十来岁的毛孩子,面容也很稚嫩,不过身材却甚是健壮,看样子应该有些身手,但战场上的交锋杀伐除了身手以外,更多的还是要看经验的,有多少身手高绝之将初出茅庐便被无名之徒用阴招暗箭致死致伤,羽翼尚未展开便坠了地,不禁让人唏嘘感叹,韩将军仿佛又看到了这样一位青涩无知的小将即将开始他短暂如流星般的战场生涯,不过却是敌方的,这倒让他觉得有些幸运,嘴角不免有了些轻蔑之笑。
韩昭将军给了身边副将一个眼神,副将心领神会,提枪拍马迎上,双马交锋之时,副将提枪直刺,小将侧身躲过,随即也使出了跟副将同样的招式,不过小将的力道和速度和副将全然不在一个等级之上,副将还未来得及反应,便被打翻马下。
这是枪势,韩昭将军看得真切,小将虽然持的是棍,但招式却是枪势,迅捷、霸道,枪出游龙一般,完全不像一个初出战场的毛头小将,他很冷静,眼神里没有丝毫慌张,更让人震撼的是,面临生死厮杀,他的眼神中没有畏惧,有的是冷漠、骄横,还有几分兴奋,这是他身边的几位副将都没有的眼神,这是一个战神的眼神,韩昭将军从没碰到过这种眼神,没想到第一次见居然是一个十几岁的孩子的。
见副将被打下马,不待韩昭将军下令,其他几位副将便都策马而上,挥枪轮刀,杀气阵阵。结果让三百兵士很意外,却让韩昭将军感觉很合理,曾经无往不胜的几位副将在这个少年棍下没有挨过十回合,便被棍扫手推地打落在马下。所幸的是都没有受什么伤,想必是山上有人故意教他这么做的,不想和朝廷结仇,但又想显示一下自己的力量,把铁刃换成了木棍,真是妙招。
十几岁的少年是绝对不会考虑得如此周全的,即使是三百人的寨子也不可能让一个十几岁的少年统领,看来山上有高人,韩将军暗暗想到,这个时候,身边副将全败,也该他亲自上场了。想及此处,拍马上前几步,勒住了马,开口问道:“少年,可有话说?”。
少年收起了木棍,反问道:“对面的可是韩昭将军?”
“正是”,韩昭将军答得很是从容。
“山上我大哥和哥哥摆好了酒宴,让我来请韩昭将军,不知韩昭将军能否一去?”
韩昭将军略想了想,这群匪寇真是不同以往,能跑不跑,能战不战,单单要我上山喝酒,不知有何话说。想到这里,不禁有了些好奇,他想去赴这趟宴,了解这群人的意图,看看他们的样子,再看看那位出谋划策的高人,寨子里还有多少跟眼前这位少年一样的天赐神将。
“可否一去?”少年又重复了一遍。
“去得,去得”,韩昭将军拍马走向了少年。众位副将和兵士却慌了,主将这是要只身进那虎狼之地,倘若主将有个三长两短,那他们的命运也好不到哪里去,军士中阻拦之声顿时哄起,起此彼伏。
“众将士莫急”,韩昭将军回身喊道,顿了顿,又说道“别让人家看了笑话”
说罢,便跟着少年上了山。
兵士副将们眼望着自己的将军缓缓往山上行,身影越发微小、渐渐模糊,直至被树林挡过,不见了。从出征到现在,韩昭将军从未单独上山和匪寇谈判,主将脱离军队,只身涉险,凡是打过几次仗、读过几本兵书的都应该晓得,这是兵家大忌,万一主将出了事,又在人家的地盘,剩下的军士就是再厉害,群龙无首,也会被一群草莽用多种非常规、甚至有些无赖的战法耗死,有力无处使,还没见到人就被阴死,这或许是最憋屈的死法了。
韩昭将军太草率了,忘了自己是一军主帅了,军中已经有人开始抱怨,毕竟是个儒将,打了几次胜仗便翩翩然不知所以,以为自己什么境况都能应付,他太不了解草寇都是群什么人了,这些人嘴上一套、心里一套,狡猾得很,怎么能一个人上山呢,还赴宴,怕是鸿门宴,那酒,不好喝的。
但这些抱怨只是存在于部分人的心里,自韩昭将军走后,军队里一直都是肃然无声,偶有清风刮起,吹起了枪上的缨、鬓角的发,他们就像是一座座活着的雕像,岿然不动。这是纪律,韩昭将军最为看重的问题,即使兵临城下,如果军队纪律不行,他最先处理的也是纪律问题,这是他这个儒将给人的唯一严格到变态的一面,对犯了纪律的兵,从来都不会心慈手软,罚饷、肉刑、革职回家,甚至人头落地,他的兵,太深知这一点了。
也是因为韩昭将军是个儒将,他的行事风格不拘一格,掺杂着一些理想化的东西,他觉得这群匪寇不同一般,且能力也是非比寻常,如若真刀真枪,就算是赢了,也是惨胜。况我大燕武将虽是云云,但猛将少有,像刚才对阵的少年那样身手的武将他还没见过,如若能招安,这项功绩便不是拔得一山一寨所能比得了的,若能召到自己麾下,横扫大燕匪寇也不是什么遥不可及的梦了。太大的诱惑摆在眼前,让他不得不挺身冒险一次,而且从少年的说辞答话来看,山上的这群人绝不是那种背信弃义的小人,就算谈不拢,也不至于死在宴上,这是直觉,一位儒将的直觉。
从事后看,韩昭将军是对的,他并没有死在宴上,在山上停留了大概三个时辰,便单人单马下了山。当那一袭熟悉的身影再次出现在众将士眼界的的时候,大家都暗暗松了口气,韩将军,真是让人好生担心啊。
韩昭将军行至军队面前,没甚言语,面色如常,看了自己的军士好一会儿,突然大喊了一声:“撤”,整支军队便继续往前迈进了,这份顺带的功劳他们不要了,他们要去干正事了。
这场战事从表面上来说,是韩昭将军光辉的扫匪事业中仅有的一次败笔,对于战场的另一方,却是罗陀寨名声大噪的资本。风滚云涌,口口相传,那时间,无论是田间阡陌还是茶肆酒家,谈得最多的就是韩昭将军如何惨败,罗陀寨如何大胜。有的说韩昭将军在罗陀寨堆下的尸首成了山,流下的血成了河,自己都身受重伤,险些没回来。还有的说罗陀寨有天降神兵护佑,山上的英雄各个刀枪不入,神勇异常,朝廷兵马平日里娇养得惯了,哪里是其对手呢!
两军对垒,怎么个打法呢,也是各说不一,除了摆阵对冲之外,还有说水攻、火攻、毒虫、巫术的,他们说得很具体,韩昭将军如何调兵遣将,罗陀寨众英雄如何利用天时地利人和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战场上的细节、走势被描绘得淋漓尽致,刀枪剑戟、斧钺钩叉如何叮当作响,哪方意气风发、愈战愈勇,哪方又畏畏缩缩、无心恋战,哪个士兵伤到哪里、死到哪里,身上中了几枪,以及如何惨叫的,他们都知道,最后韩昭将军如何黔驴尽穷、落荒而逃,都说得一清二楚,宛如亲身得见一般。
这些茶余饭后的谈资一时间让罗陀寨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匪落俨然成了大燕第一寨,好多人都慕名投靠,其中不免些奇能异士,或真正有些拳脚的,但他们中的大部分都被罗陀寨拒之门外,数年之中进了罗陀寨的门的也不过百十个。对于国人口中那场甚是激烈的对阵,罗陀寨本身一直没有发出过什么声音,好像从来没有什么韩昭将军围剿过他们,外界的声音他们也装作听不到,自顾自地过着自己的日子,唯一的改变就是罗陀寨不再打家劫舍了,而是做起了生意,杂七杂八,只要挣钱且合法,他们都会派自家的兄弟去经营一份。数年下来,人们再提罗陀寨,首先谈起的已经不是罗陀寨好汉如何力挫大燕名将韩昭了,而是罗陀寨是如何从一个小小匪落转型成富甲一方的名商巨贾。
还是在“一缕茶香”,酒桌上听明大哥说起,那个罗陀山上的罗陀寨,以前就是大燕数不过来的不起眼的小寨中的一个,韩昭将军去了一趟之后,突然改邪归了正,做起了生意,而且做得还不错,近些年来罗陀寨已然成了块金字招牌,立在哪里,哪里就是生钱之地,寨里的生意现在是一个叫做韩通的人掌管着,听说他以前就是名响一方的生意人,有自己的铺子店号十几家,且买卖红火,至于后来为什么舍弃了自家营生落了草,有人说是得罪了大官,也有人说是被人骗去了全部家财,具体内情外人不得而知,不难知晓的是他经营山寨的这些年,罗陀寨宛如一颗商界新星冉冉升起,光芒四射,堪与明月争辉。一提罗陀寨,很多买卖人首先想到的便是韩通,因为他露脸的次数太多,官家酒宴、豪绅嫁娶、大宗财货买卖、名人巨子聚集之地,往往都会有他的身影,推杯换盏间谈笑风生,如鱼得水,圆润八方,好不风光八面。
人们已经逐渐忘了,罗陀寨的当家人其实是一位义字当先的绿林好汉,本名薛辅雄,此人性情舒朗,快意恩仇,手握一口大刀,以前做的是劫富济贫的买卖,还有两位得力助手,也是他的结拜兄弟,这二人本是亲兄弟,哥哥燕落,二十二三年岁,弟弟燕飞小些,只有十七八的样子,哥哥善文,天文地理、谋略数术,都略通一二,弟弟尚武,长枪尤甚。兄弟三人一直安居在寨上,打猎饮酒为乐,很少出现在世人的视线里,很多人都以为他们退位让贤了,今日看来,却不是这样。
杨曦回忆着明大哥的那番关于罗陀寨的介绍,再想想刚才三人的年纪、穿着、文辞言语,十有八九就是罗陀寨的三位当家头领,既有此机缘,不去拜会实属可惜,但又想自己还有要事在身,实在容不得半点空闲去让他结交江湖义士,思来想去,只好作罢,心中难免有些遗憾惋惜,也是无奈。
抬头看看马已经歇得差不多了,该出发了,想着,起身拂了拂身上的尘土草屑,整理下衣襟,正要迈步朝自己的马走去,不料后面有人高声叫道:“水边那人,你到底是做什么的?
。♂丝♂路♂文♂学♂网*♂.su♂ns♂il♂u.c♂om
青埂峰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重生流小说chongshengliu.com),接着再看更方便。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